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專欄 李昱 關懷支持,讓中風者再展笑顏

關懷支持,讓中風者再展笑顏

出處/ 2005年12月號/第234期 
撰文/
瀏覽數 : 2196
收藏 瀏覽數 : 2196
關懷支持,讓中風者再展笑顏

民國72年以來,腦中風一直位居台灣10大死因的第2位,僅次於惡性腫瘤。衛生署統計,台灣每年約有1萬4千人死於腦中風,尤其是40歲以上的成年人,腦中風是造成身心殘障的主因,值得重視。然而,民眾往往只注意中風病人癱瘓的肢體是否有進步,較少關懷情緒問題。

「中風後憂鬱症」其實很常見,醫學文獻報導的盛行率為20~50%;過去的研究顯示,中風後發生憂鬱症的因素包括:1.中風後肢體殘障的嚴重度:肢體殘障越嚴重,憂鬱症的機會越大。2.中風的部位:一般而言,左側額葉及顳葉部位中風,較易發生憂鬱症。3.神經傳導物質耗盡:中風時腦部受損的位置如在藍斑或額葉,可能會破壞正腎上素的產生或傳導,引發憂鬱。4.家庭支持系統:如果病患在中風前與家人(特別是配偶)關係良好,較不易罹患憂鬱症。

瑞士洛桑大學附設醫院曾進行「中風後憂鬱症」預測因子的追蹤研究,以273名初次腦中風患者為對象,分別針對住院期間、3個月與1年後,評估患者的臨床特徵、殘障程度、精神疾病診斷及憂鬱程度。結果顯示:1.患者於3個月後發生重度憂鬱症的盛行率為11%、輕度憂鬱症為23%;1年後重度憂鬱症的盛行率為6%、輕度憂鬱症為18%。2.症狀方面,明顯情緒悲傷占50.5%,呆滯占47.6%,哭泣占19.8%。3.複回歸分析發現,嚴重功能障礙、哭泣行為、年紀小於68歲,是1年後出現「中風後憂鬱症」的預測因子。這項研究的具體意義在於,中風後若殘障程度較嚴重,或容易哭泣者,第1年內罹患憂鬱症的危險性較高。

此外,有學者指出,「中風後憂鬱症」的原因,隨時間而有差異:剛中風時,憂鬱症的原因以左側前腦的損傷、獨居及進食困難居多;在中風1~2年間,憂鬱症的原因與離群索居有關;中風3年後,則以腦部萎縮為主。

筆者在臨床上也遇到一些中風後憂鬱症的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有的中風後不良於行,需要家人幫忙照料洗澡與大小便,一段日子後,自責感沉重,整天唉聲嘆氣,或以淚洗面,缺乏復健的動機與勇氣。不過,只要家人不放棄,定期帶來門診就醫,療效大多甚佳。大部分的病患,在接受抗憂鬱劑治療後,其憂鬱心情、神經功能(包括智力)、生活起居行為能力,都會明顯進步。

因此,腦中風病人在病情穩定後,除了要積極做復健,以恢復神經功能,減輕肢體殘障外,更要注意心情的調適。此外,家屬千萬不要氣餒,給予病患最大的支持與關懷,才能讓病患早日恢復身心康泰。
(參考文獻/Carota A, Berney A, Aybek S et al. A prospective study of predictors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 Neurology 2005;64:428-433.)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