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健康加油站 新聞專區 起床就排隊買口罩和消毒液?3招避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焦慮

起床就排隊買口罩和消毒液?3招避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焦慮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3137
收藏 瀏覽數 : 3137
起床就排隊買口罩和消毒液?3招避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焦慮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總計全球已有1.8億多例確診,超過4百萬人死亡。疫情警戒期間,不少民眾擔心SARS悲劇重演,不只搶購口罩,連有殺病毒或殺菌效果的酒精、次氯酸水、漂白水和乾洗手液等防疫品都銷售一空。儘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天天召開記者會說明疫情狀況,透過Line官方帳號「疾管家」等方式安撫民心,還是有許多民眾擔心被感染,而感到焦慮無助,有些長輩甚至把自己關在家裡、足不出戶,究竟該如何檢視自己是否「過度焦慮」?又該如何緩解其伴隨而來的負面情緒呢?(2021.7.8?更新)

焦慮是包含了擔心、緊張、恐懼等的一種情緒統稱,而過度的焦慮,不僅會帶來情緒上的痛苦、認知和經驗上的扭曲、軀體上的不舒服,像是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手心出汗、眩暈、腸胃不適、失眠等。

在大腦中,杏仁核和海馬迴是處理壓力反應的兩個重要部位。杏仁核主要處理害怕和威脅的情緒,而海馬迴則與記憶有關,因此,當人受到強大的壓力時,壓力產生的害怕與威脅感受,會刺激杏仁核,而海馬迴會負責將這個記憶儲存起來。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詹佳真表示,杏仁核和海馬迴接受到刺激(把疫情現況災難化)後,自律神經系統會被活化,當交感神經被活化,就會在全身產生心跳加速、呼吸加速、血壓上升、肌肉緊繃等現象。這樣的機制若過度敏感,可能導致負面結果,抑制理智思考,導致焦慮症的病人復發。

2003年SARS疫情殷鑑不遠,如今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同樣都是新型冠狀病毒,自然就容易觸發某些本身就比較容易焦慮的族群,詹佳真醫師提醒,一般民眾可能會受到過去SARS恐慌經驗的影響而過度反應,處在過度焦慮恐懼的情緒狀況。建議不要過度關注相關訊息,一切應以疾管署公布的訊息為依據,做自我保護的參考。

 

先接受焦慮情緒
再轉移注意力

其實,新冠肺炎在台灣還沒有到社區感染的程度,因為擔心被傳染而不敢出門,或沒有戴口罩就會焦慮不安、深怕被傳染,都是過度焦慮擔憂,該如何緩解這種緊張情緒?東吳大學心理學系張本聖副教授建議,與其一味告訴自己不要焦慮,倒不如先讓自己接受這種焦慮情緒。

「因為當你愈告訴自己不要緊張,你反而會愈緊張,避免壓力反彈產生皮球效應,當發現自己會焦慮擔心時,應告訴自己『在這種時候,會焦慮緊張是正常的,沒什麼!』再試著降低擔憂的情緒,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情上,像是如何讓免疫力變得更好?或是把注意力放在本來就該做的事情,不要無限放大疫情的影響力。」張本聖副教授說。
 

暫停接收相關訊息
只看疾管署的回應

科技便利,社群媒體幾乎已成為許多人接受訊息的主要管道,然而,網路上的資訊假假真真,當訊息愈多、未知因素造成的擔心焦慮就愈多。張本聖副教授和詹佳真醫師異口同聲提醒,假如發現自己「害怕被傳染」的負面情緒經常出現在腦海中,建議先暫停接受訊息,減少因信息過載帶來的心理負擔。

張本聖副教授建議,像是盡量控制每天接收武漢肺炎信息的時間不超過一個小時、睡前不關注相關信息,只在固定的時段內,看幾個有公信力的平台所發布的權威消息,比如:疾管署每天召開的疫情說明會、Line官方帳號「疾管家」……等,盡量不要過度關注、輕信沒有明確信息來源的截圖或視頻。最重要的是,不要被動刷手機接受消息,要自己過濾信息來源。
 

運動、保持心情愉悅、睡眠充足
比戴口罩更能增強免疫力

人體在受到壓力時,大腦會釋放出一種類固醇,叫做可體松。可體松是知名的「壓力荷爾蒙」,適時的分泌,可協助對抗壓力,但當壓力持續,過多的可體松會讓血壓不穩定、胃酸增加、骨質變化、大腦皮質細胞縮減、記憶力變差,還會壓抑巨噬細胞的活動,而巨噬細胞是人體抵抗病毒的重要免疫細胞。

由此可知,精神心理因素會影響免疫系統,而憂鬱、緊張、悲傷、焦慮等精神狀態,會抑制免疫系統。即使只是20分鐘、片段的壓力所分泌的可體松,就可以壓抑免疫系統長達三天。就算只是一直想著有壓力的事情,光是這些念頭,就可以激發可體松,引起不良反應。

所以,與其瘋搶口罩、酒精、漂白水和乾洗手液等防疫用品,倒不如從增強自我免疫力做起,而運動、均衡飲食、睡眠充足不熬夜、保持愉悅心情,都是增強免疫力最簡單、CP值最高的方法。張本聖副教授強調,或是可以學著正念減壓,當察覺情緒開始焦慮、過度擔憂的時候,試著將眼睛閉上,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深入觀照內心,就能適當緩解負面情緒,穩定情緒,避免失眠。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