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有些次氯酸水是合法可以噴在皮膚、黏膜上,用來消毒殺菌,甚至也有開刀房使用。有些化粧品中含次氯酸成分,也是合法的。所以,如果只說「次氯酸水不可用於肌膚」,似乎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次氯酸水可概分為「GMP廠製造」與「一般環境用商品」,很多人以為其中的差異是「濃度」,但由於兩者的濃度幾乎都在200ppm以下,所以濃度不是重點,濃度越高不一定越好,或越實用。
另外在穩定性方面,有些GMP廠甚至使用透明瓶盛裝次氯酸水。廠商表示,一般「電解製成」的次氯酸水只要有光就容易降解,但是特殊製程製造出來的,有些產品是受紫外線才能降解, 因此只要使用有抗紫外線功能的塑膠瓶,即使外觀是透明的,仍可避免內裝的次氯酸水降解,這也是特殊技術之一。(延伸閱讀:酒精、次氯酸水、乾洗手熱賣,到底哪種消毒及殺病毒效果最好?)
如果環境用的次氯酸水純度較低,是否會傷肌膚、對人體有害?其實,不一定。
以下是業界常見的四種製作方法;在台灣,「環境用」的產品幾乎都是用電解法製作,而「GMP廠」幾乎都使用配方法:
其中電解法較普遍、難度較低,但精準度也較差,譬如預設30ppm,但可能做出100ppm的濃度,且會產生較多副產物,而且每次電解出來的成分、酸鹼值也不會完全相同。
副產物中,通常會有其他具腐蝕性的物質,這些成分有些也具有消毒殺菌功能;但是,這並不代表產品就一定會傷肌膚,因為所謂「對人體是否有毒性」,最終還是要以檢驗報告為準。如果具有腐蝕性的物質,濃度很低,那麼最終檢測,還是可能對人體無毒性、肌膚無刺激性。
DIY配方法自製次氯酸水
小心氯氣中毒,嚴重恐致休克
網路瘋傳,只要加入10cc漂白水、10cc工研白醋,再加980cc的水,就能夠自製1000cc的次氯酸水,價格便宜,1000cc只要1.7元,而且原料相當容易取得;對比市售500ml次氯酸水要價250,2瓶就要500元,的確在價格上有所落差,許多民眾因此不停轉發、分享給親朋好友這種危險的「省錢撇步」。 然而,化學老師李化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卻出面警示,假如醋的「量太多」、「倒得太快」或是「攪拌不當」,當水面上都是漂白水,醋酸的量又太多的話,次氯酸根跟氯離子在酸性環境下,就會變成劇毒「氯氣」。
氯是一種有毒氣體,時常用於製造農藥、漂白水、消毒劑、合成纖維等,但在氯的製造過程中,若設備密閉不良,管道閥門會引發爆裂,是一種強烈的刺激性氣體。民眾若不慎吸入,恐導致支氣管痙攣、支氣管炎,甚至中毒性肺水腫、氣胸、休克等危險症狀。
目前台灣一般商品廠商使用的電解法,幾乎都是第一種「電解食鹽水」,只有少數一、兩家廠商採「電解稀鹽酸」。這兩者最基本的差異,是前者電解出來的次氯酸水,雖然也有次氯酸,但「次氯酸鈉」的濃度更高,所以被網友戲稱為「食鹽水電解之後的漂白水」。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種網路上就買得到的「家用型電解食鹽水機」,最便宜只要一千多元,它的成品是混合溶液,民眾如果自行買回家使用,成品是鹼性的,只適合用在環境消毒,並不適合用這種濃度的「次氯酸鈉水」來噴肌膚。
高濃度次氯酸水易造成皮膚粗糙
但市售次氯酸水多數是濃度、純度較低
也就是說,原理只有幾種,但製程如何設計才是重點,誰能做出穩定、純度高的產品,是各廠商的本事;但不論如何,最重要的是產品要能夠通過國家或檢驗機構的測試,才是最明確的驗證。
最近次氯酸水引起正、反兩極的論戰,原因很多。民眾以為只要醫師、專家引用研究報告所講的,就是鐵律;殊不知目前不光是次氯酸,還包括其他多種消毒成分,其研究報告可能還不夠多,甚至,國際上某些有爭議的成分,只要「濃度夠低」都可在合法之列。所以,這類化工產品的討論,不是幾句話就能說清楚,有時連醫師都會在「實用性」、「實證度」兩者間游移、髮夾彎,因此民眾看待這類問題,真的需要更多的耐心跟研究。(延伸閱讀:次氯酸水這樣選用,當乾洗手也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