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戶外運動的澳洲男星「金鋼狼」休傑克曼,2013年發現罹患皮膚癌後數度復發,為了提醒大眾瞭解防曬對皮膚健康的重要性,他除了在社交平台上傳術後照片,更大方讓媒體拍攝鼻子貼著膠帶的模樣。
其實,相較於內臟器官的癌症,皮膚癌可經由外在觀察,較易提早發現。然而,也因為早期症狀易和皮膚斑點變化及老化現象混淆,以致讓人忽略潛藏的警訊。
休傑克曼的家鄉澳洲,是僅次於紐西蘭,皮膚癌罹患率第二高的國家。紐澳地區因日照時間長、紫外線穿透率高,加上人們熱愛戶外運動,使得逾六成的澳洲成人,在70歲前被診斷可能罹患皮膚癌。國泰醫院台北總院皮膚科主治醫師俞佑表示,皮膚癌的主因是陽光中的紫外線,其對皮膚的傷害是長時間累積的,而這影響從一出生接觸到陽光就開始。
與西方人相比,東方人罹患皮膚癌的比例少很多,但並不表示可以掉以輕心。據國健署2023年11月公布的最新2021年癌症登記資料,皮膚癌位於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的第九位,較之前的排名略有下降,可是與過去十年相比,罹癌人數卻增多了。這一方面與高齡社會有關;另一方面,國人健康意識抬頭,對斑點有疑慮前去醫院檢查的民眾也變多了。
大部分的皮膚癌發生在50歲以後,罹病的部位以臉部、頸部、耳朵、上手臂、四肢等易暴露在陽光下的地方為多,而紫外線對皮膚造成的傷害也反映在病人從事的職業及熱愛的興趣上,例如:長期務農、在工地或室外工作者,以及喜歡戶外運動的人等。在門診案例中,不乏長輩是農夫,長期曝曬加上早年防曬觀念普遍不足,使得他們的臉上及身體上布滿大小、形狀不一、有深有淺的棕色斑點。
經過歲月的洗禮,烙印在人們身上的不只有智慧,還有各種斑點及老人斑。俞佑醫師解釋,曬斑、老人斑其實皆為黑色素增生現象,是同一件事的光譜兩端。前者形成時間較短,而當時間軸一拉長,就成為後者。進一步來說,曬斑是日曬產生的棕色斑點、表面平坦,且周圍界線分明;而老人斑又稱為「脂漏性角化症」,外觀看起來明顯有厚度、表面不平坦,是大小及深淺不一的棕色斑點,有些斑點看起來像油蠟黏在皮膚上。
比起曬斑、老人斑令人覺得不美觀,真正需要注意的是「日光性角化症」。日光性角化症是皮膚癌的前兆,可是許多人常將它與老人斑混淆。在臨床上,曾有長者原本是要到醫院去除老人斑,結果診斷後,才知道罹患日光性角化症。此病症有幾個觀察要點:
1. 病灶表面粗糙。
2. 斑塊上脫皮有鱗屑。
3. 呈現淡紅及棕色不規則形狀。
4. 看起來髒髒花花的。
提醒民眾,一旦觀察到皮膚出現以上變化,請盡速就醫,切莫忽略這些警訊。(延伸閱讀:助曬不長斑!要掌握5大原則)
我得皮膚癌了嗎?
不痛不癢,仔細觀察皮膚變化
皮膚癌如何確診?俞佑指出,醫師會先對病人問診,進行視診、觸診,並持續追蹤皮表變化。如果發現某塊皮膚範圍或痣異常,就會取下這些部位的組織做病理切片檢查。倘若經診斷為皮膚癌,則進一步安排電腦斷層、正子攝影、抽血檢查等,以了解是否有轉移或淋巴擴散等問題。
這幾年有業者推出皮膚檢測APP,聲稱可以早期發現皮膚癌。對此,他認為,APP的主要檢測對象是痣的變化,頂多產生警醒作用,讓大家關心皮膚健康。回到問題根源,當觀察到皮膚有異常變化時,請皮膚科醫師做全面檢查,才是確認皮膚癌的唯一方法。
不管晴天、陰天或雨天
都要防曬保護皮膚健康
2.嬰孩及幼童的皮膚較稚嫩,選擇「物理性防曬乳」為宜。
3.化妝品科技日新月異,防曬乳劑型也愈來愈多元,除了乳狀、霜狀、噴霧,還有奈米級產品,民眾可依照自己的膚質選擇合適的防曬乳。
4.防曬品係數宜選擇SPF30以上,如果在戶外活動,建議2~3小時補擦一次。
5.有皮膚癌家族史或多痣的人,建議每半年定期至皮膚科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