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元氣生活 運動休閒 為什麼溺水的人都剛好會游泳?遇意外「魚雷浮標」比「救生圈」更能自救?

為什麼溺水的人都剛好會游泳?遇意外「魚雷浮標」比「救生圈」更能自救?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10019
收藏 瀏覽數 : 10019
為什麼溺水的人都剛好會游泳?遇意外「魚雷浮標」比「救生圈」更能自救?
根據內政部消防署統計,民國108年全台水域發生事故的人數是948人,其中有29人失蹤、558人死亡、361人獲救;在溺水的人之中,死亡的佔比仍為最大宗。此外,觀察近年的水域事故發生人數,從民國104年的594人逐年增加到108年的948人,是呈現成長的。可見,隨著氣溫逐年升高,戲水的安全仍值得多留意。(延伸閱讀:去海邊或溪邊玩水,腳抽筋怎麼辦?​

為什麼溺水的人都剛好會游泳?

「像一條魚LikeAFish」創辦人,也是福隆海水浴場的救生員張景泓分析,在開放水域游泳,跟游泳池有很大的差別,在台灣多數人自認「會游泳」的意思是可以在游泳池游超過25公尺,還不一定能換氣;但是,即便可以再泳池游一兩千公尺的人,到了開放水域都不一定能正常游泳,以及保護自己的安全。

這是因為,溪、河、湖、海這類水域,有浪、風、潮汐,跟水流、地形、水溫等這些游泳池沒有的狀況,加上一般人在游泳池游泳會戴「蛙鏡」,腳又「踩得到地」,但在開放水域,多半是以玩水為主,「大概只有5%的人會在玩水時戴蛙鏡!」他估計,所以當眼睛不適應水的輕微刺激感,在水中不敢睜眼,加上踩不到地時,就會變得慌張,而溺水往往就發生在這種慌張的幾十秒之間。

所以,多數完全不會游泳的人,反而沒有往深水區走的勇氣,而「自以為」會游泳的人,反而比較可能去挑戰不同的水域,結果陷自己於較大的風險之中。(►延伸閱讀:牢記全台十大危險海域、學會辨識危險地形及自救,玩水露營時別讓溺水意外壞遊興
 

魚雷浮標、游泳圈、救生衣
水中裝備怎麼選?

中華水上救生協會考試官、臺灣警察專科學校前教官許金德指出,不論到溪邊、海邊戲水前,浮具、救生用具一定要先準備充足不建議用一般便宜的游泳圈,容易漏氣;輪胎(內胎)的浮力雖好,但需灌氣,使用上不方便。建議可買「魚雷浮標」,對會游泳的人來說,不但不妨礙游泳動作,當遇真的到危險時又可以自我救生,比救生衣更好用。

魚雷浮標是一種水中救生器材,呈長條狀,也可以把兩段圈起,變成救生圈。自台灣發展長泳活動後,魚雷浮標逐漸成為主辦單位指定參加泳客的泳渡工具,尤其是日月潭泳渡,魚雷浮標已經成為必備品。

許多從事水上活動的人,例如:立槳、獨木舟、滑水等,都會被要求穿救生衣,這些活動因為用不到游泳的動作,又穿上了救生衣,是相當安全的。但是想游泳的人不會穿救生衣,還是建議帶著魚雷浮標,它會在身後1.5~2公尺左右,又不會影響游泳動作。

另外,也有少數潛水者因為裝備問題(蛙鞋、面鏡或呼吸管)而導致意外發生,許金德考試官說,因為有些潛水者不會游泳,在一般情況下如果有教練帶領,即使遇到設備出問題,也可以互相支援,而避免意外;怕的是獨自潛水的人,當遇到設備出狀況,又不懂得游泳的自救法時,就會遇到危險,所以建議潛水者一定要攜伴而行。
 

親友溺於水中
優先在岸上拋出器材救援

對於溺水,大家也許會有錯誤的印象,以為溺水的人會大喊救命、手腳亂揮,其實溺水時,根本來不及喊救命!帶小孩或家人出門玩水,一定要提高警覺,時時留意同伴、小孩的情況,一旦發現危險有異,就能即時解救。
 
當親友溺水,要岸上的人鎮定是困難的,但是,如果不是專業的游泳、救生好手,急著跳下水盲目救助可能連自己都陷入危險,。許金德考試官分析:「岸上救生應先於水中救生;器材救生先於徒手救生。」也就是說從岸上丟浮具、竹竿、繩子才是救溺水者最重要的第一步

消防單位推廣的口號「叫、叫、伸、拋、划」也是相同的概念:

叫:大聲呼叫
叫:打119求援
伸:遞給竹竿、樹枝等延伸物
拋:丟「漂浮物」給溺水者
划:最後是救援者,一定要搭小船,穿戴救生衣、游泳圈或浮具,划過去將溺水者救起。

許金德考試官提醒,救援時一定要救援者、被救者都要有浮具,以免溺水者掙扎力量太大,導致雙人都溺水。「總之,在戲水之前就評估好自己的水性、游泳能力,事先做好自救的準備,不做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的事,不要貿然挑戰不確定的水域」,這些都是很重要的觀念,但民眾通常會疏忽,其實,多一分準備,才能少一分危險。

►延伸閱讀:游泳消暑,如何避免下水後腳抽筋?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