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照顧",共有85筆資料

好友生病了,這樣陪伴、安慰更窩心

當親友或同事生病時,該如何表達關懷,才不會讓對方感到有壓力?其實,關心對方不一定只能說鼓勵的話,只要「身體力行」,讓當事人知道自己始終在旁陪伴,就能讓對方感到很窩心!但具體到底該怎麼做?
2018-10-01

親友生病受苦,陪伴者必學的「同理」密技

陪伴生病的親友雖難,卻是每個人都可能面臨的功課。只要學會同理患者從確診到接納會經歷的五個階段,就能用對方法,說出恰到好處又實用的安慰話語!
2018-10-01

獨居不等於孤單,這樣做活得更精采!

臺灣人口老化問題嚴重,不少獨居長者缺乏親人照料,生活孤單無味。根據衛福部2016年統計,臺灣已進入獨居時代,4萬6千名獨居老人的身心照護問題,將成為社會隱憂。現在政府推動的長照計劃,緣起就是接連發生數起獨居老人來不及搭救的悲劇,假如不想成為子女負擔,就該提早為老後的獨居生活做好準備!
2018-08-31

照顧生病的寵物,易增加雇主憂鬱風險

無論是專業醫療照顧者或個案的親人、伴侶還是朋友,照顧長期或臨終病患通常壓力很大;而一篇最新發表於《獸醫記錄》的研究指出,照顧長期重病或臨終的寵物,也會引發主人憂鬱及焦慮情緒。
2018-05-09

如何照顧過敏兒?

家有過敏兒,一切都辛苦。過敏除了倚靠藥物治療控制外,更重要的在於患者及家屬的信心,以及居家生活環境的照顧。林媽媽有兩個寶貝女兒,小女兒從小便是嚴重過敏體質的氣喘兒,加上皮膚也過敏,不僅小病人本身辛苦,身為職業婦女的林媽媽更是備嘗煎熬。不過,近9年來,現已19歲的小女兒,都不曾再犯氣喘和異位性皮膚炎了。林媽媽說,居家生活的小心照顧,配合藥物治療,或許是使孩子擺脫過敏疾病糾纏的原因吧!
2018-04-25

家庭照護者是家中常被忽略的背影 如何減輕照護壓力

在台灣,約有50萬的長期家庭照護者,他們常將全部心力投注在患者身上,忽略了自己的情緒及健康也需要調適與關懷,給予照護者喘息的機會,協助他們尋求社會網絡的支持,讓他們也有自己的一片天。 無奈天 堅強的我,懦弱一面的我,交織著我。 昔日甜美嬌柔的我,如今心力交瘁的我! 不服輸c的我,得承受多年來裡外一人兼的苦悶。已是載不動幾多愁! 但能遇知音,跳出沉鬱的日子。 創出一片藝術領域,充裕後半浮生。 ─2003年11月7日下午羅鍾梅抒於板橋寓所
2018-04-18

如何陪父母走過人生最後階段?

生命的凋零是每個人終究會面臨的問題,即使是閱歷豐富的父母,面對人生的終點,多少也會有些惶恐、不知所措,這時子女可以從旁給予哪些協助,讓他們平靜的面對?曾經父母是家庭的支柱,呵護幼小子女逐日長大。當子女長大成人時,父母老了,氣弱體衰,這時候子女該如何照顧他們?年老父母免不了老化、病痛,當父母面對死亡時,子女又該如何陪伴他們走過人生最後階段?看看以下三個實例,也許能給你一些啟發。
2018-01-23

家有失智者,爭取協助有撇步

當家人罹患失智症,身為親人需耐心的付出, 若多汲取照護經驗,透過一點一滴的真情互動, 消失的記憶也能找回似曾相識的悸動…… 「要去公園迄逃(台語)囉。」每天清晨6點,歐建榮會帶失智的母親去公園散步,這是母親最期待的活動。雖然母親與人閒聊,偶爾還會忘記建榮是她兒子,只以「照顧我的人」稱之,但看著媽媽狀態穩定、過得快樂,建榮認為這是身為子女最大的安慰。
2017-11-19

失智的異想世界如何面對

面對失智者失禁或漫遊、出現暴力行為,或性情變得冷漠等, 若懂得應對之道,相信能為親屬的情緒黑洞帶來光明, 照護也能更具人性且溫馨。 國內某腦神經科醫師有位90多歲的失智媽媽,為了照顧她,這位名醫和知名小兒科醫師的哥哥都提早退休、全心投入。家有失智症患者,對家庭而言是身體和心理的負擔。這位母親很幸運,不但有兒女全心照顧,以她80多歲罹患失智的年紀,也算「較晚」。
2017-11-18

安養中心怎麼選

若想讓失智家屬接受更專業的照護,安養中心是選擇之一,事前除了巧妙的為患者心理建設、緩解不安,該從何著手瞭解相關機構和服務?對於身處新環境的親人,還能怎麼妥善安排,讓他感到被愛與關心?
2017-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