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王意中",共有21筆資料

如何陪伴孩子認識躁鬱症,並且同理他人?

正常人都會有情緒,但不論好壞,總在自己能克制的程度,而且多半有原因,像是中大獎、被開除等。然而,躁鬱症患者會出現情緒高昂的「躁期」,也可能伴隨情緒低落的「鬱期」,兩者可能單獨出現,也可能交雜貨合併出現。躁鬱症是一種情緒失調的精神疾病,平均發病年齡比重度憂鬱症早,僅在30歲左右(重度憂鬱症是40歲)。當親愛的父母或家人深陷情緒困擾,面對親人的脆弱,孩子常處於恐懼、不安之中,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麼。該如何陪伴孩子、引領他們勇敢向前?又該如何幫助自己,並且同理他人?
2020-05-29

新冠肺炎居家防疫,卻助長家暴事件?該如何陪伴受虐兒跨越情緒陰影、勇敢前行?

新冠肺炎席捲全球,沒想到卻意外助長暴力?因應疫情,各國政府相繼推出防疫政策,其中最普遍的就是居家防疫和在家工作措施。然而,卻有人因不滿生活失去掌控,而把氣出在家人身上,導致全球家暴案件急速上升!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有些家庭卻發生令人不愉快的事情。當家庭暴力成為家庭祕密,「家」不再是安全、避護的避風港,在孩子最恐懼時,該如何陪伴他們跨越情緒陰影、勇敢前行?
2020-04-30

當孩子患有自閉症,該如何陪伴孩子、引領他們勇敢向前?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當孩子患有自閉症,該如何陪伴孩子跨越身心限制、勇敢前行?根據衛福部統計,2019年全台共有15,439名自閉症者,其中台北市、新北市佔全國約44%,可以說是國內各障礙類別中,人口數增加最快的族群。他們努力生活著,卻要跨越好大一步,去適應環境與社會的眼光;他們就像是星星的孩子,在自己的世界裡閃閃發光。
2020-04-17

從阿嬤家接回孩子後,怎麼調整小孩被寵壞的習慣

孩子總是亂丟衣物、不收玩具、不收碗,怎麼說都說不聽?吃飯時常不管旁人,拚命夾菜?寫功課得三催四請、老是拖拖拉拉?在學校經常和同學打架,問他為何如此,他都怪同學,不會反省?許多家長基於現實的考量,將孩子送回阿公阿嬤家給父母照顧,接回孩子後,發現可能是長輩太寵愛,小孩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壞習慣。然而,孩子本來就和父母生疏不親,若父母強硬要求改善,又影響親子關係。本文以孩子常見的4種不良生活習慣為例,請專家提供溝通術,爸媽們不妨試試看,或許會有不錯的效果!
2019-03-29

當孫子離家,爺奶怎麼調適空巢人生

當整天陪在身邊的孫子女因為要上學,被父母接回家裡後,生活頓失重心的爺爺奶奶會有強烈的失落感,如果這種負面情緒未獲適當的紓解,就有可能引起憂鬱症。專家提醒父母,老人家往往需要一段時間調適孫子女不在身邊的落寞,所以,最好「漸進式」地從阿公阿嬤身邊接回孩子,讓爺爺奶奶可以慢慢適應。
2019-03-28

孩子國小談戀愛,該禁止嗎?

網路發達,認識朋友不再是困難的事情,但近幾年經常可以發現談戀愛的年齡層逐漸降低,引起許多父母的焦慮和擔心,尤其是家中有未成年女孩的家長更是繃緊神經,深怕寶貝女兒被男孩子欺負。其實,心理學研究顯示,愈沒有自信心、愈沒有成就和歸屬感的孩子,或是童年失愛的小孩,會愈早渴望異性戀情,來藉此滿足心靈空虛。本文請來專家指點迷津,假如孩子情竇初開,想談戀愛,父母該如何在不破壞親子關係的情況下,和孩子「談情說愛」?
2019-03-18

該讓孩子在學校過生日,請同學吃點心、送小禮物嗎?

「女兒生日快到了,老公問我要送同學什麼禮物,雖然我很不想這麼做,覺得生日送禮很沒意義,但老公卻叫我不要管意義,還說:『大家都這麼做,你就照做就好了!不用想這麼多!』我不懂,為什麼孩子開心的生日卻變成家長的壓力……」這是一位幼兒園媽媽的貼文,原本只是想在社群上分享無奈心情,沒想到卻引起廣大迴響,許多家長紛紛留言表示贊同,甚至還有媽媽擔心,深怕孩子會因此產生比較心態,究竟孩子生日該不該送同學禮物、或是帶小點心請全班吃呢?
2018-11-15

北漂青年離鄉背井,如何遠距離兼顧孝道?

2018九合一選舉將在11月24日舉行,其中,22縣市長參選人更是受到外界關注。在今年高雄市長選戰中,出現了「韓國瑜幫我回家,北漂青年見不到父親最後一面,淚流滿面」的廣告文宣品,在媒體的渲染下,「北漂青年」成了熱門關鍵字。究竟台灣有多少人離鄉求職,無奈成為「北漂族」呢?俗話說「百善孝為先」,究竟當「北漂」已成不得不的選擇時,該如何在離鄉背井的狀況下,孝順父母呢? ​
2018-11-02

小孩挑食不愛吃青菜,怎麼辦?

你家的小孩不愛吃青菜嗎?對許多家長來說,要讓孩子吃下青菜,簡直比登天還難!偏偏為了孩子的健康著想,青菜的攝取又很重要,到底該怎麼做,才能改善孩子偏食的壞習慣呢?其實,只要改變料理的烹飪方式,就能讓小朋友不喜歡吃的食材變得更美味!
2018-10-19

離婚,孩子歸誰?如何降低對孩子的傷害?

根據內政部統計,2017年全台平均每一千對夫妻,就有2.31對離婚,創下五年來新高。當聽到一對有小孩的夫妻離婚時,大部分的人第一個反應都是:「孩子跟誰?」倘若這對夫妻生了兩個孩子,通常都會為了「公平」起見,而協議一人一個監護權。但專家指出,相較於將手足分開照顧,有手足相伴的孩子往往能較快從父母離異、家庭破碎的裂痕中走出。
2018-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