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肉",共有195筆資料

痔瘡會變成大腸直腸癌嗎

嚴重的痔瘡,會變成大腸直腸癌嗎?痔瘡和大腸直腸癌兩者的發病症狀都是出血、便祕,到底兩者有無關聯?該如何區分?90%的大腸直腸癌在早期都會被誤認是痔瘡,但奇美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主任馮盈勳澄清,「痔瘡」與大腸直腸癌無關,痔瘡也不會變成癌症,這兩者唯一相似之處,是痔瘡發病的症狀,例如出血、便祕,和大腸直腸癌的症狀很像,容易混淆。大腸直腸癌的患者常視出血症狀為痔瘡引發,因而未去檢查、延誤治療。
2017-03-02

腸癌找上年輕人,這些特徵你有沒有

志高從國一開始,每天下課回家後就窩在房裡玩電腦,餓了就吃泡麵、速食、香腸、炸雞排等油炸或燒烤的食物,結果17歲那年發現罹患大腸直腸癌第三期。當腸癌年輕化已成全球趨勢,該如何提高警覺?檢查發現有大腸息肉,代表罹患腸癌嗎?今年就讀大四的建宏日前跟同學騎單車環島時,發現內褲後側沾血,原以為是騎車磨破痔瘡,但環島結束後情況依然如此,於是到醫院檢查,赫然發現一顆2公分大的大腸息肉已病變成腫瘤,趕緊開刀切除。由於爺爺死於大腸癌,父親隨後也跟著進行檢查,沒想到腸道乾淨正常。原來建宏外宿,常外食、飲食不均衡、缺蔬少果,才引起大腸癌。
2017-03-02

早餐專心吃、餐餐吃對食物,甩肉不發胖

天氣漸漸轉熱,許多人擔心換上短袖短褲後,冬天養出的肥肉會原形畢露,紛紛急著展開減重計畫;但要注意減重沒有速成法,千萬別求快傷身,如飢餓、斷食、高蛋白、單一食物、代餐等極端方法,反而可能愈減愈肥!要有效減重,應從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做起,才能輕鬆減重又不需忌口、且不易復胖。
2017-03-02

為自己打造黃金級健康腸道!

​現代人的外食比例偏高,飲食偏西化,加上生活作息不正常,不少人都有腸道疾病的困擾。如果飲食習慣又喜好高脂肪、低纖維、多紅肉,並缺乏運動,大腸癌的發生機率也會比一般人高。
2017-03-01

麻油雞、薑母鴨,燉一鍋全家都能補?

每個人的體質不盡相同,煮一大鍋暖暖的麻油雞、薑母鴨,全家人一起喝補湯,這樣不考量體質的進補習慣對嗎?
2017-02-18

蝦子、羊肉暖子宮,呵護女人的好食材

肉類是優良的蛋白質來源,若可以選擇,女性朋友不妨選擇蝦子或羊肉,既可滿足口慾,也可滋潤子宮!
2017-02-09

肉桂、杜仲製點心、煮粥,女人輕鬆補

你可知道出現在卡布奇諾綿密奶泡上的肉桂粉,是溫暖子宮的好食材?想要調理子宮,不妨在煮湯、煮粥、泡茶時加點肉桂、杜仲,甚至烘培成小點心,就可輕鬆溫暖子宮!
2017-02-09

排毒養生這樣做,輕鬆存出健康力!

「排毒養生」是近年流行的健康詞彙,坊間不少商品也打著「排毒養生」的名義吸引消費者目光,但什麼才是「排毒養生」的正確觀念?哪些養生法可行,哪些又是錯誤的排毒方法?
2017-02-09

羊肉配生薑、鴨肉配山藥,能補虛養肺?

網路上有人說,「煮羊肉配薑絲,能幫助身體祛寒補虛,用鴨肉搭配山藥,能補陰養肺,更可去油解膩」,這樣的說法正確嗎?
2017-02-03

譚敦慈教你新鮮食材挑選祕訣

已故俠醫林杰樑,專門對抗人體毒物,而名醫的無毒生活,是由太太譚敦慈一手打理。多年來,譚敦慈堅持三餐「一定自己煮」,面對接二連三的食安風暴,林家始終未「中獎」,《大家健康》雜誌特別採訪她,請她分享料理的智慧。 晚上下班回家,從準備食材、上桌到收拾,1個半小時內完成,譚敦慈樂在其中,接受本刊專訪,教讀者如何不花大錢,就可以挑到上桌的好食材。
2017-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