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胖",共有175筆資料

「排毒減肥餐」真能輕鬆享瘦不復胖?

隨著夏天到來,似乎也正在提醒我們該好好檢視平時吃飽喝足帶來的成果。減重向來是個永不退流行的話題,每隔一陣子總有人提出新穎的瘦身方式,吸引許多愛美族趨之若鶩。之前網路曾流傳的「排毒減肥餐」,以三週為一個飲食循環,採第一週只吃蔬菜和水果、第二週加上蛋白質食物、第三週再加入澱粉的作法執行,直到瘦到理想體重為止。分享排毒減肥心得者標榜此法效果卓越且可達到零復胖,站在專業的營養角度來看,是不是真的可行?吃減肥餐時又該注意哪些細節呢?
2020-07-02

有壓力、心情不好就想吃東西?如何判斷是肚子餓,還是情緒性進食才吃不飽?

日常生活中,常可以看到人們並不總是為了滿足生理飢餓才進食。許多人會因情緒低落或焦慮,以「食物」調解情緒,令人好奇是怎麼回事?其實,負面情緒可能產生空虛的感覺,人們為了填補這些空白的假象,在食物中找到舒適感,以壓制和舒緩負面情緒。
2020-05-27

不熬夜就能增強免疫力,還可以避免肥胖、有助減肥?

你知道嗎?我們身體所需要的睡眠量隨年齡而變化。4~12個月大的嬰兒每24小時大約需要12~16個小時的睡眠;青少年需要8~10個小時的睡眠;成年人(18~60歲)建議每天平均休息7小時以上。儘管每個人身體時鐘的規律不同,對睡眠時間的需求也因人而異,但長期睡眠不足,會增加罹患糖尿病和心臟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還會造成免疫力降低。常聽老一輩的人說,熬夜等於慢性自殺,其實在新冠肺炎疫情居高不下的現在,只要不熬夜、充足睡眠,就能達到抗疫、增強免疫力的作用,只是話說回來,到底晚上幾點睡覺才算熬夜呢?
2020-04-08

不想清明連假胖一圈?掌握5招,自製低卡潤餅更健康!

清明節一定要吃潤餅啊!但小心,潤餅一個熱量動輒500大卡、直逼一個便當,不想吃完血糖飆升、熱量爆表,本文透過傳統潤餅與低卡潤餅的比較,分享五招潤餅食材與挑選的聰明搭配,讓你吃得健康不怕胖,當然、建議自己包潤餅,更能掌握食材料理方式和熱量喔!
2020-04-01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哪些人是高危險群?如何確診?

會讓女性變胖、長痘的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很常見的體質病,你知道會造成什麼危險嗎?誰又是高危險群?假如月經一直不來,經期也常不規律,就該盡快到婦產科檢查……
2020-03-17

孩子五歲前,可以喝什麼飲料?

研究顯示,兒童從出生到5歲的飲食,對其當下和未來的健康發展,都會產生重大影響!美國健康飲食研究組織推動「Healthy Drinks,Healthy Kids」,和AND、AAPD、AAP和AHA,共同於2019年發布了一份最新的兒童營養指南,針對5歲前的嬰幼兒應該喝什麼飲料提出詳細的建議,希望幫助控制兒童肥胖的問題。
2020-02-09

努力減肥卻瘦不了?原來「這個」過高,呼吸也會胖!

許多人都曾遇過努力減肥,卻愈減愈肥的窘境!試了那些號稱輕鬆就能瘦的懶人減肥法、斷食減肥法,努力運動、克制飲食,卻還是瘦不下來,難免讓人灰心喪志!難道真有人「呼吸就會胖」?醫師提醒,如果努力減肥卻成效不彰,也許是「壓力肥」,建議可以先從紓壓開始,一步步擊退導致肥胖的元兇! ​
2020-02-05

用零食獎勵,小心孩子長不高、學習力下降!

許多家長與老師會以提供含糖飲料、零食、糖果、巧克力或餅乾等高油糖鹽食品等不夠健康的食物,給孩子當成是獎勵或者是解決孩子情緒的手段。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表示,許多師長誤以為不夠健康的食品,壞處只有增加蛀牙、發胖的機率,但其實還容易造成長不高、增加過動、提升未來罹患慢性病的風險、甚至容易成癮,此外還會影響孩子學習力及行為動機!
2019-12-30

米飯減半、雞腿去皮、再加運動,五個月狠甩21.8公斤!

根據統計,80%的第二型糖尿病友都有肥胖或體重過重的問題,當糖尿病友身體質量指數(BMI)>27以上,就稱為「糖胖症」。研究指出,體重減少5~7%,就可以減少胰島素阻抗,增加血糖穩定性,甚至有機會可以不靠降血糖藥物,就達到改善糖胖症的目標。像是今年27歲的蕭先生,靠著飲食控制和運動,沒有動手術,就在短短五個月的時間,甩肉21.8公斤,體重從117公斤減至95.4公斤,成功穩定血糖、挽回自信。
2019-12-30

「微甜」不等於「微糖」,別被誤導愈喝愈胖!

董氏基金會2019年初調查發現,許多市售產品包裝上會標示「微甜」、「低甜度」等字樣,但其所含糖量卻可能比想像中來得高,幾乎都超過政府規範中「微糖」、「低糖」的標準!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包裝食品營養宣稱應遵行事項》規範,產品如果在包裝上標示「微糖」、「低糖」時,固態和半固體產品每100克含糖量應小於5克、飲品每100毫升含糖量應小於2.5克。
201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