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藥",共有451筆資料

打針吃藥好的比較快?

國人用藥量是美國人的6.5倍,「有病治病,沒病強身」是台灣特有的用藥文化,看病打針好的快,也被視為理所當然,卻忘了藥物、針劑對身體也會造成負擔。60歲的張伯伯說自己是藥罐子,常吃的藥品已放滿整個抽屜,「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的藥全拿出來,我都可以開藥房啦!」張伯伯笑著說。不只因為張伯伯患有多項老人常見疾病,他老是變換醫院、醫師,才是滿抽屜藥品的主因。
2018-04-25

【不再吃錯藥】糖尿病患者的用藥錦囊

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口服藥物是控制血糖最簡便的方法,然而,忘記服藥怎麼辦?藥後血糖降得太低,又該如何處理? 糖尿病患者的用藥錦囊 在台灣,糖尿病是不可避免的慢性中又可細分為 4大類。病,約佔人口數 10.15%。糖尿病主要分為第一型及第二型,第一型約佔患者胰島素分泌劑( Insulin 的5%、第二型約佔 95%糖尿病並非secretingagents)可怕的疾病,可怕的是糖尿病產生的併發症,如視網膜病變、腎病變、神經病磺醯尿素類( S f y ea)變、心臟血管疾病及感染等問題,併發主要作用是刺激胰臟的 β -cell細胞,增症產生的時間,主要與血糖的控制有關加胰島素的分泌,降低病患對胰島素的,血糖控制愈好,併發症出現的時間愈抗性,以使更多的胰島素可以進入周邊晚。
2018-04-25

【不再吃錯藥】胃藥多吃無害?

意服用胃藥,正如吃錯藥般,會對身體產生副作用與傷害,導致腹瀉、便秘、胃酸過多等症狀。前一陣子有鑑於國人胃腸藥物費用支出過多,健保局祭出「不給付」的撒手金間,健保局「不教而殺」的作法固有可議之處,然國人「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用藥觀念,應接受專家的再教育。
2018-04-25

中醫治肥大,滋腎、補腎為主

中藥搭配針灸治療,再輔以穴位按摩,保養攝護腺效果好。攝護腺肥大普遍發生於50歲以上的男性,台北市立中醫醫院針灸科主任黃介良表示,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攝護腺肥大屬於老化問題,而在治療辯證上,以「腎虛」病人居多,因此中醫師開藥方時,大都以滋腎、補腎為主。
2018-04-25

類風濕性關節炎復健,怎麼做?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該如何做依據病情輕重,如何選擇適當的在家中,又有哪些自我復健的方式?對於許多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而言,運動似乎是件不可能的任務,但是,只要在適當的範圍內運動,它不僅可以幫助關節復健、維持肌肉力量,更可讓病患減少病痛感,在心理上獲得助益。對病患而言,運動的目的包括下列五項:
2018-04-25

治療灰指甲,怎麼塗藥更快好?口服藥、外用藥又差在哪?

你知道赤腳進入浴室、共用指甲刀、穿別人的拖鞋、可能會傳染灰指甲嗎?一旦罹患灰指甲,不僅會讓腳指甲顏色變灰、變黑、外觀變醜,嚴重時還可能併發「蜂窩性組織炎」。臺灣皮膚科醫學會調查發現,全台有超過170萬人罹患灰指甲,其中有1/3、約50多萬人是遭家人傳染,傳染途徑就是「經常和家人共用指甲刀」、「共穿拖鞋」或「赤腳走進浴室」。想要根治,可要用對方法!
2018-04-23

寶寶口腔裡的白色斑塊是奶垢,還是鵝口瘡?

天氣逐漸轉熱,提醒家有新生兒的家長要小心孩子是否染上黴菌!一名新手媽媽日前帶著兩個月大的寶寶回診打預防針,檢查時發現嘴巴內側黏膜跟舌頭上有異常的白色斑塊,原以為是奶垢不以為意,沒想到經醫師診斷竟為「鵝口瘡」。到底什麼是鵝口瘡?又該如何治療呢?
2018-04-20

吃補肝丸、藥酒、維他命保肝?當心越補愈傷肝腎

別再做試藥的小白鼠,坊間隨手可得的成藥、補肝偏方,以及成分不明的藥酒、維他命,除增加肝臟負擔外,更是造成肝功能受損的主因。一項調查指出,國人最擔心的潛在疾病,以「肝功能不佳」居冠,其次為「高血壓」和「膽固醇過高」。要有好肝,最基本的保健之道是不熬夜、多休息、不抽菸、不喝酒、多吃蔬菜及控制飲食,但調查卻發現,有20%的民眾會尋求坊間各種偏方,12.4%的民眾會以健康食品來改善肝功能,顯示民眾捨近求遠,甚至本末倒置的情況十分普遍。
2018-04-18

如何治療十二指腸潰瘍和胃潰瘍?

由於消化性潰瘍的致病原因眾多、複雜,迫使醫界診斷、治療的方式不斷地更新、進步,期使潰瘍患者能及早擺脫疾病的威脅! 隨著工商社會的進步、工作步調加速,伴隨生活上的壓力,許多人飽受上腹疼痛、噁心、嘔吐、消化不良等症狀所苦。其中,許多的症狀,是導因於消化性潰瘍。 消化性潰瘍是由於胃酸或蛋白等攻擊性因子破壞腸胃,造成上消化道潰瘍性變化的總稱。消化性潰瘍可分為十二指腸潰瘍和胃潰瘍,二者除了潰瘍的發生部位不同外,致病的原因也不同。
2018-04-18

向香港腳Say Goodbye!

常復發的香港腳總是讓您難為情嗎?內服、外擦加保健,包您不再「香港腳,癢又癢」。
2018-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