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車上聽了一個很熱血的專訪,我還特地停在路邊把專訪聽完受訪者談了他的創業心路歷程,也談到他和台灣與大陸年輕人接觸後,感受到兩地年輕人對於未來、對於夢想的截然不同價值觀。這廣播內容,不禁也讓我想起大學時發生的一個故事......
有天,我和童軍團群長,被中區的「長輩」找去談話,人到了現場,才發現中部地區各大學的羅浮蘭傑群長都來了。
聊天過程中,長輩問了大家一個問題:「你的夢想是什麼?你想過三十歲的自己,會是什麼模樣呢?」
大家輪流說出自己的夢想。說真的,我壓根沒想過這事,努力的擠出一個安全的答案。
聽大家說完自己的夢想,長輩說:「聽完大家的夢想,幾乎都是有個穩定的工作,賺大錢,有自己的家庭、老婆、房子、車子......,的確,這些都是很好的夢想,很美好的人生。」
長輩話鋒一轉,繼續說:「但是,各位都算是中區首屈一指的翹楚,我怎麼都沒有聽到你們當中有人想做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我們這個社會,需要有人來做點不一樣的大事。」
當下覺得很震撼,回宿舍也是想了又想。
當時的我們,包括現場的每個人,的確很少想到遙遠的未來;更不用說要懷抱著什麼「捨我其誰」的勇氣了。
所以在往後的人生,在某些重要的時刻,在某些我很想躲起來的時刻,就會想起這個故事。
也許我沒有那麼的雄心壯志,但至少「沒有人做、我來做」的肩膀我還有一些。該站出來就該站出來一些,格局就把它再想得更大我一些。
說這個故事,不是要來戰什麼狼性、羊性、或小確幸。而是,我常想起那位長輩苦口婆心的神情。
前幾天,對著一位孩子說著這個故事,也讓他去遙想未來的他想做些什麼。孩子的眼神從無所謂變得澄明,讓我深感欣慰。
某些孩子確實需要有人扮演這角色,在他們心裡存下這一段故事。讓他們也有勇氣趁著年輕時,去挑戰自己能力的極限;懷抱著信心,去試煉生命該有的無限可能。(本文經老ㄙㄨ同意授權轉載。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