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聰明醫療 身體小毛病 電腦族手麻,當心腕隧道症候群

電腦族手麻,當心腕隧道症候群

出處/ 2009年12月號/第278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3680
收藏 瀏覽數 : 3680
電腦族手麻,當心腕隧道症候群

白天在公司打電腦整理文件、晚上回家上網聊天或逛拍賣網站,可說是許多電腦族的生活寫照。不過,大量使用手部,加上不正確姿勢,可能讓手受不了……

最近曉莞晚上睡到一半,常被手麻的刺痛感驚醒,有時,白天騎機車時也會出現手麻的感覺,得停下來甩甩手才能舒緩不適。原以為只是「循環不良」或「血路不通」,直到去醫院就診,醫師告訴她,「這是『腕隧道症候群』的典型症狀」,才恍然大悟。

 

腕隧道症候群
不等於「媽媽手」

對於腕隧道症候群,一般人常將它與「媽媽手」混淆。其實,腕隧道症候群的病因,是手腕的正中神經被手腕橫韌帶壓迫所致。再具體一點,即是在手掌與手腕間,由手腕橫韌帶形成一個腕隧道,腕隧道內有多條肌腱與一條正中神經,空間狹小,一旦用手不當,手腕橫韌帶便會壓迫到正中神經,引起酸、麻、腫、脹、痛等感覺異常的情況,有些人甚至覺得有螞蟻在手掌內爬上爬下。

儘管都是屬於過度使用手部而引起的手疾,但「媽媽手」的病因,則是大拇指腕部外側的兩條肌腱,因過度摩擦而發炎,導致大拇指根部酸痛,因此,兩者有所不同。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吳忠哲指出,除職業上需重複使用手部動作的人,像打字員、廚師,懷孕、甲狀腺機能低下、BMI值超過29的人都是易罹患「腕隧道症候群」的族群。

 

手麻立即就醫
以減輕神經壓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主任武俊傑表示,每回門診,約1~3人為腕隧道症候群所擾,尤其孕婦,因荷爾蒙關係,易造成軟組織水腫,更是高危險群。據統計,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的產後護理之家,平均50位孕婦就有3~5位有此疾病。此外,使用電腦姿勢不當造成的「腕隧道症候群」在門診更是屢見不鮮,且年齡層有下降趨勢。

當發現自己有手麻現象,武俊傑指出,可先在家熱敷手腕,以減緩手麻的不適感若一星期後仍未改善,則需到復健科就醫。

針對輕微的患者,復健科會採用副木固定的方式,以減少腕部不適當的壓力,並配合物理治療。他也提醒民眾,一般的軟性護腕難以達到治療效果。若是戴醫療用的護腕可能不便於工作,假使白天工作不方便配戴,建議晚間戴著睡覺,以達療效。

如果神經因壓迫而導致局部麻刺感或發炎,可服用非類固醇性消炎藥,或利用物理治療的超音波療法、石蠟療法等熱療法來改善,讓手腕橫韌帶能漸漸變鬆軟,減輕壓迫情況。

上述保守療法通常不會有副作用,約進行數週至一個月。治療後,倘使症狀沒有很好的緩解,仍出現麻、痛或手腕無力的情況,則宜採取類固醇療法。

 

採取類固醇療法要謹慎
若未改善 需考慮開刀

當進一步採取類固醇療法時,大致可分口服與注射。由於口服效果有限且副作用大,因此,醫師多建議患者採用注射法。注射法主要是將類固醇注射在手腕橫韌帶下方近神經處,藉此改善症狀,不過,有些人可能會在注射處產生變白或凹陷的副作用。武俊傑也提醒,注射類固醇需謹慎,否則易出現濫用的副作用。

談到濫用類固醇的副作用,吳忠哲進一步說明,輕微者可能會出現坐立不安、臉潮紅、皮膚變薄、毛囊炎、局部或全身脫皮的現象,嚴重者則會導致腎臟與肝臟衰竭。因此,他建議......

►延伸閱讀

年節大掃除,5個正確打掃不痠痛的小秘訣!

天氣冷,手痛僵硬變嚴重?1分鐘檢測「媽媽手」和「板機指」!

復健有方,痠痛不來了!

 

文未完,全文請見紙本雜誌。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付費會員登入可線上瀏覽全文。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