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專欄 劉嘉逸 被遺忘的焦慮疾患

被遺忘的焦慮疾患

出處/ 2012年10月號/第309期  
撰文/
瀏覽數 : 8284
收藏 瀏覽數 : 8284
被遺忘的焦慮疾患
40歲的工程師A先生,最近一年持續緊張、失眠、煩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易疲累,而至精神科求診。家人擔心地問道「他是不是得了憂鬱症?」我告訴他們,A先生罹患的是「泛焦慮症」。
 
「泛焦慮症」屬於焦慮疾患。焦慮疾患是一群以焦慮為主要表現的疾病,包括:
1. 持續而過度緊張的「泛焦慮症」
2. 以陣發性嚴重焦慮發作為特徵的「恐慌症」
3. 受重覆性思考或動作困擾的「強迫症」
4. 害怕公眾活動的「社交畏懼症」
5. 害怕特殊情境的「特定畏懼症」
6. 重大壓力後產生之「急性壓力症」
7. 「創傷後壓力症」
 
近年來,由於專業人員、學術團體、公益組織與媒體的努力,憂鬱症廣受重視,相較於此,「焦慮疾患」似乎被忽略。其實焦慮疾患比憂鬱症還常見,其社區盛行率可達15%,也就是說,每6、7人就可能有1人罹患焦慮疾患。
 
一般人常把焦慮疾患歸因於「心理壓力」。這是錯的,焦慮疾患與憂鬱症一樣,是「生病」,不是單純的心因性反應。壓力通常只是促發或加重因子。
 
焦慮疾患對生活功能的影響雖不如憂鬱症嚴重,但罹病率較高,且個案易過度使用醫療資源,耗費社會成本更甚於憂鬱症。1998年美國加州的研究顯示,在所有精神疾病的直接醫療花費及間接社會損失(如因病無法工作)中,比例最高的是焦慮疾患,占31.5%,遠高於精神分裂症的21.9%,及情感疾患(憂鬱症加躁鬱症)的20.5%。而焦慮疾患中的恐慌症、強迫症、社交畏懼症等,更常長期影響個案,造成的社會、職業功能障礙,不亞於憂鬱症。
 
部分先進國家,如澳洲,是同步推廣「焦慮疾患」與「憂鬱疾患」,當我們努力推動「憂鬱症防治」時,似乎不應忘了同樣重要的「焦慮疾患」。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