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疾病保健 疾病預防 流感旺季保命術!3招遠離免疫風暴

流感旺季保命術!3招遠離免疫風暴

出處/ 2017年12月號/第366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6177
收藏 瀏覽數 : 6177
流感旺季保命術!3招遠離免疫風暴
老人、嬰幼兒罹患流感,引發重症反應,常是抵抗力較弱導致;然而,青壯年族群有時卻是免疫力太強,引發「免疫風暴」,可能在幾小時或數天內,併發多重器官衰竭,嚴重者甚至會喪命,到底該怎麼避開免疫風暴的死亡威脅?
 
之前韓劇《太陽的後裔》熱播時,曾在亞洲各地創下超高收視率,甚至超越2013年全智賢主演的《來自星星的你》,猛掀追劇狂潮。劇中,除了宋慧喬和宋仲基這對超吸睛的螢幕情侶外,金智媛和晉久登對的外型也讓影迷印象深刻。其中金智媛飾演的女軍官尹明珠在手術中感染新型病毒,卻因年輕健康,免疫系統過度反應,一度危及生命,逼哭不少劇迷。如此戲劇化的劇情,可不是編劇自己捏造出來的,而是在醫學上令許多醫生感到棘手的真實狀況──「免疫風暴」,也稱為「細胞介質風暴」或「細胞激素風暴」(cytokine storm)。
 
發炎反應VS抗發炎反應
一旦失衡,體內戰火燎原
 
臺中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醫師林亮宏指出,成人因免疫系統已發展成熟,當外來感染促使其過度反應,打仗打得太激烈,連正常的組織和器官都變成了四處被轟炸的戰場,便是所謂的「免疫風暴」。有時可能是患者免疫系統有缺陷而不自知,有時則可能是病原體太強或太陌生引起。
 
免疫風暴可說是免疫系統的一種失衡,新竹馬偕醫院胸腔內科醫師周育廷進一步解釋,人體內的免疫機制分成發炎反應與抗發炎反應兩種。當身體受到感染或其他問題造成炎症反應時,發炎反應就會啟動,分泌細胞介質,以吸引白血球前往,並增加血管的通透性以便白血球穿透,使白血球等可以到需要的組織裡去清理感染物。同時,身體也會產生抗發炎反應,來避免發炎反應無限制地擴大。
 
發炎反應與抗發炎反應之間的調控很微妙,正常狀況下,身體會自我調節,使兩者取得平衡,就像翹翹板一樣,假如抗發炎反應超過發炎反應時,免疫系統就不夠力,無法對抗感染及清除不好的東西;而當發炎反應超過抗發炎反應時,就可能發生免疫風暴。
 
發炎反應(亮紅燈)=抗發炎反應(亮綠燈)
→正常情況
 
發炎反應(亮紅燈)>抗發炎反應(亮綠燈)
→免疫風暴,免疫系統過度反應,連正常器官都被傷害
 
發炎反應(亮紅燈)<抗發炎反應(亮綠燈)
→抵抗力不夠,無法有效對抗感染
 
一般來說,當免疫風暴發生時,發炎反應會在身體各處進行,造成各器官的血管通透性增加,白血球從血管中亂跑出來,在不該出現的地方出現,破壞正常組織,進而造成肝功能異常、腎衰竭、心衰竭,以及間質性肺炎、呼吸衰竭等,也就是所謂的多重器官衰竭,患者一旦發生多重器官衰竭,致死率高達60%以上,相當危險。
 
林亮宏醫師表示,免疫風暴發生時,快則數個小時到數天,也可能經過1、2個月轉為慢性發炎、纖維化等併發症。當臨床治療出現兩個以上器官發生障礙時,就要懷疑引發免疫風暴的可能性。免疫風暴發生時,並沒有特定的檢驗指標可以監測,當檢驗數值異常時,通常也是器官衰竭的開端,必須時時保持警覺性,提早鑑別診斷。
 
器官移植、感染、胰臟炎
都可能引發免疫風暴
 
目前所知可能引起免疫風暴的起因,多是外來的器官移植或感染所致。
 
周育廷醫師說明,免疫風暴一詞,最早是在1993年研究「細胞介質對接受器官移植後,產生移植物抗宿主反應的機轉」研究中被提出。也就是說,器官移植後的排斥反應,是免疫風暴的起因之一。
 
對病毒過度反應,則是引發免疫風暴最常見的原因。林亮宏醫師表示,WHO統計全球每年有25~50萬人死於流行性感染疾病,一般流感死亡的通常是免疫力低下的嬰幼童、老人或慢性病患者,不過,若檢視人類史上幾場病毒大流行,會發現其中死於免疫風暴的青壯年族群也占不少,像是1918年西班牙H1N1流感大流行,造成全球5%人口感染,估計至少2000萬人死亡;1957年亞洲H2N2流感、1968年H3N2、2009年H1N1、2002年SARS等,都不乏因免疫風暴引起重症死亡的患者。
 
以臺灣為例,2016~2017年流感季就有106例25~49歲的重症患者,其中12例死亡;2015~2016年霸王寒流來臨時,25~49歲的流感重症患者則有高達372例,並且有29例死亡。可見免疫風暴的威力!
 
除了外來感染外,胰臟炎也值得關注,因為胰臟炎會在沒有細菌或病毒感染的情況下,導致免疫風暴。研究指出,重度胰臟炎在發作一週內死亡的老人家,有60%死於胰臟炎引發的急性呼吸窘迫症,一般認為這是一種免疫風暴的表現(但這並非意味60%的重度胰臟炎病患,都會造成免疫風暴)。
 
免疫風暴沒有好發族群
任何人都有可能
 
就像死神隨機點名一樣,任何人都可能在體內引發免疫風暴。
 
周育廷醫師表示,目前臨床上並沒有研究顯示哪些人較容易發生免疫風暴,也不是只有年輕人會引起,老人家或是免疫力較差的人,在嚴重感染的情況下,還是可能誘發免疫風暴而造成多重器官衰竭,只是發生在年輕人身上時,更難被大眾接受。
 
林亮宏醫師則認為,一般認為免疫風暴較常發生在青壯年身上,主要是青壯年常覺得自己年輕健康,預防意識較低,尤其平時有運動習慣又特別健壯的人,很容易對身體發出的警訊輕忽大意,其實25~50歲是多數人一生中最操勞、壓力最大的時期,在細菌或病毒流行期間,仍要提高警覺。冬天正值流感旺季,很多青壯年人認為打疫苗是小孩和老人家的事,自己沒有施打疫苗的必要,平時也不會確實做好洗手、戴口罩等預防措施,反而容易增加感染機率。
 
3招保命
避免感染、維持健康、及時就醫
 
免疫風暴難以預防,任何人都可能發生,既然免疫風暴常見的原因是外來感染、器官移植或胰臟炎,我們只能盡量避免讓自己置身風險,並隨時留意身體狀況,不舒服時要及早就醫。
 
1. 避免感染:維持良好的作息與生活習慣,接種疫苗,在流感發生期間常洗手、減少出入公共場所等,都能減少感染機會。
 
2. 維持健康:降低罹患胰臟炎、器官移植的風險。過度飲酒、三酸甘油脂過高,以及膽道結石,都是造成胰臟炎的危險因子,提醒有這些狀況的人要特別注意,減少喝酒及控制飲食。另外,在需要器官移植的病患中,腎臟及肝臟移植是可以預防的,不要亂服來路不明或成分標示不清楚的藥品或保健食品,吃止痛藥時也一定要跟醫師討論。最重要的是,不要過度飲酒,這是保護肝腎最好的方式。
 
3. 及時就醫:免疫風暴通常最先發現的症狀是在呼吸道。如果覺得自己感冒了,只有單純的流鼻水、鼻塞、喉嚨痛、咳嗽,可多喝溫開水、多睡覺休息,有機會慢慢痊癒;但如果發燒,或這些上呼吸道症狀持續超過3天,仍未見改善,甚至影響進食,就建議就醫檢查。更嚴重者,如果皮膚呈現暗色、發紺(發紫),或心跳高於1分鐘120下,且慢不下來,8小時內尿量明顯變極少,有咳血或喘等,都可能是免疫風暴來襲前的症狀,必須立即就醫,不可大意。
 
吃退燒藥,會影響免疫系統運作嗎?
 
有些人深信發燒時免疫系統會運作得比較好,因此堅決不靠藥物退燒。事實上,新竹馬偕醫院胸腔內科醫師周育廷指出,只要發燒都要就醫,只要查明發燒的原因,在醫師指示下便可使用退燒藥,可幫助病患好好進食、充分休息。
 
只要不是類固醇類的退燒藥,就不會影響免疫機制,因為發燒時免疫機制已經啟動,所以藉由藥物退燒,並不會影響免疫機制啟動的狀況。
 
不過,若是發燒但尚未就醫,就建議不要自行服藥退燒,因為不知道發燒原因為何,輕易退燒容易影響病患對自己症狀的感覺,若是嚴重的細菌感染、免疫風暴等,延誤就醫反而讓情況惡化。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