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跟孩子在肢體互動上,是否常有溫暖的接觸?當你想要擁抱孩子時,孩子是否害怕觸碰?或是不喜歡洗頭,討厭水滴到眼睛的感覺?還是只要衣服標籤沒拆,一穿上衣服就哭鬧不休,就像童話故事中尊貴的豌豆公主,因為放在100層床墊下的那顆豌豆,而輾轉難眠。也許他不是找麻煩、也不是個性拗,而是身體對觸覺比較「敏感」,也就是在感覺統合理論中說的「觸覺調節失調」。這些孩子的中樞神經系統,對外來的觸覺刺激會產生障礙與困擾。
在親子課程中,許多小小孩一開始,都沒辦法自然地跟老師互動、擁抱。這時,老師會再多和家長聊聊:孩子是害羞怕生?還是可能對觸覺敏感?
觸覺是孩子接觸世界的觸角,幫助孩子感知事物。良好的觸覺解讀能力,能幫助孩子分辨自己與外界物質的不同,協助建立安全感並且穩定情緒。如果孩子對外來的觸覺刺激「過於敏感」,產生防禦性的行為,情緒會比較不穩定,當然也沒辦法安心的、放膽的去探索。
觸覺需求被滿足的孩子,比較有安全感,敢於冒險。不論孩子是否對觸覺過敏,爸媽都可以在安全環境,陪著孩子一起主動「觸碰」世界,豐富孩子觸覺經驗,比方說,帶著孩子去玩砂,感受乾砂與濕砂的不同,砂子在身體不同部位的觸感……
親子遊戲1》神奇魔術袋
準備不同形狀,材質,觸感的物品,小玩具或是餅乾、糖果,放進不透光的布袋或箱子,讓孩子伸進一隻手,透過觸覺猜出物品。引導孩子描述物品的觸感,是光滑?還是毛絨絨?猜出物品的輪廓是什麼形狀?
親子遊戲2》一起洗澎澎
爸媽準備不同材質與觸感的「香皂」,海綿,絲巾,小皮球等,和孩子一起玩洗澡的遊戲。用不同的香皂替孩子洗澡,同時一邊描述物品的名稱和質感,像是「現在用海綿香皂幫你洗澡,海綿粗粗的。要洗到肚子囉!」
也可以觀察孩子的反應,看哪種物品,哪個身體部位特別敏感?同時鼓勵孩子自己洗澡,看看他比較中意哪種觸感的海綿。
親子遊戲3》身體寫數字
請孩子閉上眼睛,爸媽在孩子的背部,手心或是腳掌上寫數字,請孩子猜猜看寫了什麼。面對小一點的孩子,可以畫形狀,像御飯團的三角形,像土司的長方形,像甜甜圈的圓形。畫的時候,要放慢速度,清楚畫出字來。當然,也可以換孩子在爸媽背上寫數字,由爸媽來猜。
最重要的是,雖然孩子排斥某些觸覺,往往讓我們很難理解,爸媽還是要尊重孩子的感受,適時放寬一些生活瑣事的標準,耐著性子,用耐心等待,等待孩子自己主動,且願意走出豌豆公主的想像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