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交替、溫差變大,呼吸道也開始狀況百出,喉嚨乾癢、鼻炎、氣喘、過敏、腺樣體肥大、腸胃不適、鼻涕倒流、咳嗽不停,甚至咳到喘不過氣……這些常見的小兒毛病老是讓爸媽頭痛,吃西藥的效果又不顯著,該怎麼辦?小朋友需要養生嗎?其實,孩子在成長發育的階段,因為肺、脾二臟較弱,容易罹患感冒、 發燒、咳嗽、腹瀉等症狀。所以,養生的觀念,並非等到年紀大了才來重視,而是要從小開始,就像建房子一樣,根基穩了,建的房子才經得起日曬雨淋。
許多人認為中醫只能治療慢性疾病,實際上中醫的聖經《傷寒論》本身就是一部與外感風寒等傳染性疾病相關的治療醫典,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問題,在經過適當的辨證論治,透過祛邪、化痰、止咳給予合適的處方後,有跟西醫一樣好的治療效果,有利於縮短病程並避免病情轉重,且副作用更少,療效快速。
首先,脾胃的調理,為後天首要之本,根據四時不同的特性,順應節氣,用食療的方式進行調養。比如夏季易中暑熱,可以適量吃點西瓜、喝點綠豆湯來清暑解渴;秋燥容易咳嗽,可以用雪梨熬水喝,不只滋陰潤肺,還有預防疾病的作用;冬季寒冷,適合吃點溫陽散寒的食物,像是花椒、羊肉等。 (延伸閱讀:青草茶、苦茶、西瓜汁、愛玉冰、綠豆湯、冬瓜茶、酸梅湯……11種退火飲品,喝對了嗎?)
再來是,認識經絡的重要,經絡貫穿全身,連結身體的五臟六腑,就像是連接人體內外的橋樑。因此,透過穴位按摩,不只能疏通體內氣順,更能有效防治疾病的發生,有句老話至今仍被視為金玉良言:「要想身體安,三里常不乾。」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常按足三里穴,就能讓身體強健。
隨著現代人對孩子發育的重視,為了讓孩子長得好、長得高,因此會開始買保健品給孩子吃,雖說出發點是好的,但其實只要孩子均衡飲食,經常鍛煉身體,就能獲得良好的生長教育。回到養生保健本身,還是要透過生活、飲食習慣來調整身體。所以,家長可以在孩子的成長階段,根據孩子身體狀況,對孩子正確調護,為孩子培養良好的生活保健習慣。(延伸閱讀:想要孩子高人一等,轉骨湯愈早喝愈好?每天一杯牛奶,真的有用嗎?)
本文摘錄自《守護呼吸道》一書,水滴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