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健康加油站 影視異想 醫護、警消等前線救援者,怎麼抒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醫護、警消等前線救援者,怎麼抒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3677
收藏 瀏覽數 : 3677
醫護、警消等前線救援者,怎麼抒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或災難發生時,許多醫護人員、警察、消防隊員,甚至新聞記者,冒著染疫或受傷的風險,在前線救援。血淋淋現場產生的衝擊及危急情況下搶救生命的壓力,若沒有妥善處理,常易造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前線工作者該如何抒發焦慮、無力、自責等情緒及創傷壓力,走出陰霾?


五月底播畢的消防職人劇《火神的眼淚》,引出消防人員在前線打火、緊急救護的無奈與艱辛,其實不只醫護和消防隊,警察、記者,都是在前線奮戰的一員。杏語心靈診所諮商心理師林佳慧表示:「我們心理師,光是跟對方諮商,都有可能造成替代性創傷,而這些在第一線、面對面的醫護、警消、記者,他們身上常常出現創傷反應。」

前線工作者也是人
勿給「英雄」標籤

林佳慧長期跟警察接觸,做了好幾年的心理諮商顧問,發現警察、消防員這樣的行業,總是被拱在一個「助人者」、「英雄」的位置,實際上他們也是一般人。有些資歷深的警察,多做了服務,結果遇到刁民投訴,感覺似乎多做多錯,工作熱情被消磨,看盡各種冷暖,面對工作任務,只想做到上級要求的標準就好,不敢再多做。

警察跟消防員相似,工作時間不穩定,因此,經營自己或親密關係很困難,尤其警消人員,幾乎沒有學過心理情緒相關的學問。像《火神的眼淚》劇中一角,由林柏宏飾演的張志遠因走不出哥哥往生的陰霾,且在一次救援任務中,親眼看見民眾因照顧久病母親,加上自身親密關係和工作受挫的多重失落因素從現場跳樓,當場往生,引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他先是麻木自己,接下來對任何事情避而不談。(延伸閱讀:文明的噩夢──焦慮

大家對第一線人員,總有刻板印象,覺得他們就是「幫助別人」,沒有人想到他們也需要被幫助。林佳慧說,「我很關心警消、醫護、記者,他們很容易在現場接觸人,必須長期承受支離破碎的災難現場、家暴、性侵,各種血淋淋案件。」

靠婚外情轉移焦慮
其實是焦慮症狀之一

林佳慧感嘆,「前線的專業工作者,沒學過心理學,不知道怎麼調節自己的情緒,就會發展出不健康的排解焦慮方法。」這些創傷會在生理上出現症狀,像壓力造成失眠是很常見的,有的人會自律神經失調、內分泌失調、有甲狀腺問題,甚至罹患癌症;心理上也會出毛病,譬如輕者持續心情低落、做何事都起不了興趣,嚴重者有憂鬱症、躁鬱症……。

當工作上的創傷累積過多,情緒起伏會加劇,感覺自己要失控,時常想哭或是想要傷害自己。另外一種,則是社交上出現症狀,有些人會透過跟別人發生性關係,來轉移對焦慮的注意力,因而發展出婚外情、外遇、買春等行為。

除了社交性的轉移焦慮外,很多軍警也會「沉迷某些東西」來轉移焦慮,像有些警察有酒癮、打電動成癮,這些都是轉移壓力和焦慮的症狀。由於他們不知道如何處理焦慮、如何好好調節情緒,所以可能用不適合的方法來暫時放鬆。

調節焦慮、自責情緒
得靠自我覺察

該如何自我調節情緒呢?林佳慧表示,要靠「自我覺察」,首先要覺知自己有什麼情緒反應?把情緒辨識出來,知道現在的情緒是難過、痛苦或憤怒,而非現在情緒起伏很大,卻不知道在激動什麼?要問自己悲傷或憤怒什麼?

悲傷的原因可能可以追溯回從小到大的人生經驗中,那些沒有處理完的悲傷情緒,如同揮之不去的陰影,導致現在情緒起伏;也可能來自急性壓力,譬如在現場碰到令人情緒加壓的事件,就像《火神的眼淚》中,張志遠的症狀是急性壓力和慢性心理創傷累積起來,因此焦慮情緒會過度的被放大。

無論是張志遠,或者任何一位深陷創傷的人,都需要覺察、了解、找到悲傷的原因,並給自己畫下界線,可以告訴自己「盡力後,學會自在」,因為再多的自責懊悔,都喚不回過往,但至少已盡了全力,那麼就值得肯定。要保護內在的自己,練習讓自己不要輕易被內疚感、無力感等負面情緒擺布。林佳慧提醒,急性的壓力,可以透過運動、或跟親友講話、訴苦來抒發;而慢性累積的創傷壓力,就必須要找專業的諮商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處理。(延伸閱讀:工作狂較容易得強迫症、焦慮症?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