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台灣頭痛學會統計,台灣偏頭痛的盛行率約9.1%,全台大約二百萬人飽受頭痛之苦。夏季炎熱高溫,戶外與冷氣房強烈的溫差,更容易誘發頭痛。面對惱人的頭痛,除了吞止痛藥之外,其實可以尋求中醫的協助,用更溫和、有效的方式解決這個難纏的問題。
暑熱及疫情易誘發頭痛
中醫將頭痛的原因分為「外感」和「內傷」,前者是指遭受風、雨(濕氣)、熱或寒等外在邪氣入侵,因而引發頭痛;後者則是因為患者本身濕氣重、循環差或氣血虛弱等體質問題而造成不適。康禾中醫診所主治醫師楊宗翰表示,夏季戶外氣溫高,毛孔也跟著張開,進人冷氣房後因溫度下降,又導致毛孔收縮,若體內的熱氣無法發散出去,就會造成頭痛、頭脹等現象。(延伸閱讀:熱感冒頭痛、腸胃不適,中醫師傳授這兩招助排汗)
除了暑熱誘發頭痛之外,近來疫情緊張,也是造成頭痛的原因。楊宗翰醫師指出,近來常有患者因頭痛求診,問診之後得知是WFH(在家上班),長時間坐在不符合人體工學的桌椅上辦公,因姿勢不良造成肩頸筋膜緊繃,進而引發頭痛。此外,前陣子很多媽媽為了照顧在家遠距上課的孩子,加上每天下午二點準時收看指揮中心記者會,因為擔心疫情而導致心情緊張或壓力沉重,頭痛也跟著定時發作。
預防頭痛這樣做
楊宗翰醫師建議,夏天在戶外時應盡量待在陰涼、通風的地方,進入室內前記得先將身體及頭上的汗擦乾。冷氣應採漸進式的降溫,不要一下開太涼,如果無法做到,建議準備一件薄外套,進入冷氣房前先披上,才能讓身體對溫度變化有緩衝的時間。
中醫認為「風為百病之長」,很多身體不適都是因風而起,避免讓冷氣或電風扇的風直吹頭部,也是預防頭痛的好方法。如果是坐姿不良導致頭痛,則須注意調整椅子高低,並且一段時間就起身動一動。
此外,體內的「氣」、「血」及「水分」不暢通,都會導致頭痛,成因則分為下列幾種:
- 肝鬱氣滯:中醫認為肝主疏泄,和情緒的抒發關係密切。抑鬱、焦慮等負面情緒都會阻礙肝氣的疏泄,讓氣血不順暢。
- 痰濕型:脾主運化,脾胃不佳會影響水分代謝,體內濕氣重易導致廢物堆積。
- 氣血兩虛:氣血虛弱也會讓大腦供血不足,易導致頭暈、頭痛。
- 氣滯血瘀:腦部血液循環不佳及代謝差,都會造成頭昏、頭痛。
- 肝陽上亢:屬於容易上火的體質,體內就像有一把火在燒,熱氣往上衝,易造成頭脹、頭痛。
穴位按摩改善頭痛
不管是哪一種證型的頭痛,都可以穴位按摩的方式來促進氣血循環,提高血液含氧量,緩解頭部的疼痛不適。楊宗翰醫師建議,可以用大拇指來按摩風池、太陽及合谷等穴位,按到感覺痠、麻、脹的力道就可以,每個穴位按摩約10至15分鐘左右。(延伸閱讀:緩解頭痛的穴道按摩及藥膳調理)
中藥茶飲緩解頭痛
中醫改善頭痛的方法很多,除了針灸及穴位按摩之外,中藥茶飲也有助於緩解頭痛不適的症狀。楊宗翰醫師提供5款不同體質適用的茶飲,作法都是將材料加入600c.c.的水中,大火煮滾後轉小火再熬15分鐘即可。建議每週可飲用2至3次左右,以做為日常保養及調理。
若頭痛一直持續無法改善,甚至疼痛感越來越劇烈,或伴隨噁心、想吐、眼睛痛等症狀,有可能是頭部出血、腫瘤或青光眼等問題,建議應及早就醫,以免延誤治療。(延伸閱讀:偏頭痛痛起來要你命!少吃誘發食物讓你遠離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