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就醫",共有52筆資料

病患如何有效訴說病情

如何將身體狀況的感覺轉換成語言?問診時間短暫,又該如何將身體資訊提供給醫師? 日本的醫療太依賴檢查,醫師簡略問診後就將病患送去檢查。十多年來,這種傾向愈來愈多,缺乏證據則萬事不承認,走向了極端資料本位的醫療。日本擁有世界上最多的MRI(核磁共振)等極為精密且昂貴的檢查機器,然而遺憾的是其擁有台數與醫療品質並不成正比。 民眾期待檢查能發現病因,但結果常未能如願。以感冒為例,身體會有變調,檢查後未必有恰如其分的結果。醫師被要求具有能洞察疾病的能力,不做充分的問診,只看檢查資料,就說「沒有什麼,或許是錯覺罷了。」
2017-05-19

如何就醫最SMART?

就診前怎麼準備才能在短短的就診時間裡,讓醫師充分了解自己的狀況?就診時該如何應對?關於檢查、開刀,又該知道什麼?
2017-05-19

吃對藥,別拿身體開玩笑

台灣70%以上民眾有濫用藥物的習慣,別小看一包藥粉或一粒藥丸的威力,吃錯藥,可能賠光健康,到底「藥」怎麼吃,才能安全有保障?誰又能幫忙檢驗,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2017-05-15

病人的守護網,誰來把關?

開錯刀!聽來像笑話,但據骨科醫學會調查,三成六骨科醫生聽過開錯刀的烏龍狀況,每個人都可能生病,醫療疏失不改善,將來受難者也許就是你我,瞭解醫療機構如何進行風險管理,是保障就醫安全的第一步。
2017-05-15

幫幫忙,別讓隱私權走光!

在眾目睽睽下吐露病情,或於一群醫師面前展露身體當教材,恐怕是多數人上醫院時不樂見的情況。醫療過程中,若覺得自己的隱私不受尊重,該怎麼辦?
2017-05-15

一劑美容針,頭痛不見了!

靠肉毒桿菌維持青春美麗,是許多名人、藝人的不老武器,但有報導指出,肉毒桿菌也能作為偏頭痛預防藥物,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筱貞進大學後,開始被頭痛所擾。那種無法預期的疼頭,像暴風雨一樣,席捲她所有感受。當頭痛開始時,會有悶悶的感覺,緊接著劇痛起來,她還曾痛到不斷嘔吐,整個人虛脫,由家人、朋友送急診、吊點滴。
2017-05-12

找名醫看診,真的比較好?

部分名醫門診,門診量多到病患需漏夜排隊掛號,但不時傳出的名醫誤診糾紛,又讓人擔心名醫看診量太大,沒辦法照顧到自己?
2017-05-09

怕開錯刀!病人必學的保命技巧

近來有醫院傳出病人左腳受傷,刀卻開到右腳的烏龍事件,雖是偶發事件,卻令人膽顫心驚。專家建議,不厭其煩地提醒醫生,是就醫時可以自保的方式。
2017-05-09

不再怕上婦產科,女性一定要懂的就診訣竅

看婦產科總覺得尷尬害羞?擔心就診時,隱私沒有保障?就醫前多點準備,看診時更順利,自己也更安心。
2017-05-09

3分鐘,讓醫生聽懂你的病

總在走出診間卻發現遺漏許多問題,看了醫生還是不安心嗎?給錯藥的新聞,是不是也讓你提心吊膽?善用專家傳授的溝通技巧,把握短短的看診時間,跟醫師做最好的互動!
2017-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