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尿",共有307筆資料

隱形的糖尿病

國內近一半糖尿病人不知道自己得病,以為要尿多、喝多、吃多、體重減輕才會開始警覺,其實,等到三多一少症狀出現,併發症的風險已大增,唯有及早確定自己是否血糖過高,才能提前揪出糖尿病。在學童紛紛回到校園的九月之際,報端出現這樣一則新聞:彰化地區有位母親想替剛升國一的兒子徵求專門訂製校服的廠商,因為他的兒子才154公分,體重卻重達165公斤,特大號的體型讓他的校服怎麼修改也不合身……,新聞還描述這位男生因肥胖而遭遇到各式各樣生活的不便,而他一餐必須吃3個便當的食量背後,身上還有糖尿病、尿酸過高等慢性疾病。
2018-01-26

你真的只有得糖尿病嗎?

台灣糖尿病人的死亡率,已躍居亞洲第一位,深究其原因竟是併發症所致,那些是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怎樣才能避免這些裹著糖衣的苦果找上自己?消費者逛街購物,最喜歡「買一送二」的活動,而且多多益善,但如果不幸罹患糖尿病,卻一定要避免其接二連三帶來的「附贈品」──併發症。在邁入21世紀的同時,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發現,全世界糖尿病患的總數已逼近1億5千萬人,預估再過20年,人數會暴增為3億人。
2018-01-25

新血糖管理

別以為得了糖尿病,就得與美食絕緣,新的營養概念是「吃多少」比「吃什麼」更重要,透過飲食管理、運動強化及藥物治療,糖尿病患將不必再為了血糖控制,與美食斤斤計較。隨著時代進步、醫療觀念演進,現在對糖尿病患血糖管理的方式,已經和過去有很大的不同,除了更人性化的飲食控制,針對現代人不運動的生活習慣,新的血糖管理原則在運動及藥物治療方面,都有了新的建議。
2018-01-24

糖尿病患如何享受生活?

糖尿病友的飲食與生活,要比一般人更注意細節,但若能因此提升健康意識,養成良好習慣,糖尿病友的生活也可以精采且自在!60歲的蘇阿姨患有糖尿病10多年了,由於糖尿病無法根治,她從那時起,便下定決心改變生活及飲食習慣,每天五點起來運動,遵奉少鹽、少糖、高纖維的飲食原則,她很有心得地說「我和這老朋友一直和平相處著,它改造了我的生活習慣,讓我過得更健康!」
2018-01-23

5招讓糖尿病友快樂出國出遊!

出外旅遊對一般人而言輕而易舉,但對需要時時監控血糖,且傷口不易癒合的糖尿病友來說,卻是個只可遠觀不敢褻玩焉的夢想,到底糖尿病友要注意什麼,才能平安、盡興地出遊?現代人越來越重視休閒娛樂,搭配周休二日的風潮,旅遊已成為國人最喜愛的休閒娛樂之一,但是患有糖尿病的朋友,卻常擔心手足容易受傷,或在旅途中血糖無法控制,視長途旅行為畏途。
2018-01-22

你吃的燕麥,還剩多少營養?

寒冬中喝杯熱呼呼的燕麥片,不但能裹腹,還能溫暖身體,也有不少人煮燕麥飯,希望藉由燕麥減低高血壓、心臟病的機率,不過,卻有報導指出,燕麥片煮的時間愈長,營養損失也就愈大,到底該怎麼料理,才能吃進最多的營養?
2018-01-10

搶救爸爸的難言之隱

前列腺是男性身上無聲的炸彈, 多桑年過50歲,即可能陷入良性前列腺肥大的危機, 而前列腺癌已成為台灣地區男性泌尿道第一號殺手, 不僅威脅健康,更造成生活上不少困擾, 怎麼做才能防止炸彈引爆,需要家人更關心。 根據衛生署統計,去年男性十大死因依序為: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事故傷害、糖尿病、肝臟疾病、肺炎、腎臟疾病、自殺、高血壓。癌症已連續23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榜首,平均每天奪走100人性命。
2018-01-03

進補過頭,如何降火氣?

立祥自從北上工作後,就很少回老家,最近母親特地北上,想要幫他好好補一補,沒想到吃完一大鍋補湯後,立祥隔天竟出現關節疼痛、便祕的症狀。熱心的同事建議他去中藥店買「三黃粉」敷在患部,以便緩解疼痛。立祥聽了不禁納悶:「三黃粉真有這麼神奇?」
2017-12-29

微胖的老人,比瘦的老人更長壽?

如果你還以為「老人瘦一點比較健康」,那可就大錯特錯!因為醫學研究發現,微胖的老人比瘦的老人患病率更低,也更長壽!
2017-12-29

小時候胖,不只是胖

過去談到孩子的健康問題時,一般人常會想到麻疹與青春痘,而不是糖尿病、心臟病與高血壓。然而,這些疾病已不再是成年人的專利!肥胖兒童人口快速竄升,到達危害身體的警告數字,我們的孩子可能很快就要面對嚴重的健康問題。學者預估,若不即時處理兒童的健康問題,未來會有6000萬名兒童,在他們的早期成年人生活中,面臨糖尿病、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痛苦,因此,對未來的社會而言,預防與治療兒童肥胖非常重要。雖然目前已經可以預防與治癒痲疹,甚至一些白血病,但在控制肥胖方面,仍是沒有答案的大挑戰。
2017-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