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泌尿科",共有15筆資料

減肥吃「蒸煮蔬菜」 比「燙青菜」攝取更多營養

有研究指出,「水煮」青菜會讓水溶性維生素C流失,保留營養素的效果反而不如「蒸煮」、甚至「微波、煎炸」!營養師分享料理蔬菜、菇類、根莖類的祕訣,幫你吃進更多營養素。
2024-09-16

半夜頻尿而失眠?調控荷爾蒙可告別夜間多尿

夜間多尿讓你夜夜失眠?全台40歲以上者超過450萬人飽受夜間多尿困擾。醫師提醒「晚上起床尿尿2次以上即為夜尿,其中夜間尿量大於整天1/3者,即為夜間多尿患者」。常半夜如廁易惡化心血管等慢性疾病,醫界共推「AI智能聊天室」,助自評掌握夜尿症徵兆、及早治療。
2022-01-12

想避孕,男人做結紮手術會影響性能力?後悔可以復原嗎?

伴侶想避孕,由男人結紮還女人結紮比較好?手術後多久可以進行性行為?會影響性能力嗎?本文針對男性結紮的煩惱做了全方面的Q&A,醫師建議有意願的朋友們仔細思考...
2021-01-29

包皮炎、龜頭炎反覆發作,是染上性病嗎?

許多男性都有龜頭或包皮發炎的經驗,受感染部位不僅會紅腫,還會有刺痛、發癢的感覺,有時還會伴隨包皮、龜頭溝的濃稠分泌物,這種病症令人困擾,卻又難以啟齒。研究顯示,5~10%的男性曾發生過包皮炎或龜頭炎。醫師提醒,除了衛生習慣不佳外,若反覆龜頭、包皮發炎,就要懷疑可能是糖尿病惹的禍!
2019-04-26

「泌尿道結石」比生孩子還痛,啤酒不該亂搭配哪些食物?

2018世界盃足球賽進入精彩的十六強決賽,許多人都喜歡揪三五好友一起看比賽,不論是到運動酒吧共享盛舉,或是一群人在家觀看,少不了喝幾杯啤酒,再大口吃肉或來點下酒菜,配著球賽炒樂氣氛,簡直HIGH翻天!但是這樣的吃法,千萬要小心泌尿道結石找上身!醫師表示,酒精加上肉類,容易誘發泌尿道結石,一旦結石掉到輸尿管,就會引起急性腰痛,提醒有結石病史的病人須謹慎飲食。
2018-07-06

治療「間質性膀胱炎」,不做手術可以嗎?

一名55歲、已婚的企業老闆娘,因為工作忙碌,常常一忙起來,連喝水、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少喝水、加上經常憋尿,久而久之,該名老闆娘從3年前開始,每回漲尿時,會陰部上方的恥骨就會疼痛、還常受頻尿、急尿感所苦,就連晚上睡覺時,也因頻頻起床上廁所,嚴重影響睡眠。原以為是泌尿道感染,但吃藥後,症狀沒有改善。後來,經醫師確診為「間質性膀胱炎」後,施以6個月的膀胱內玻尿酸灌注、並注射肉毒桿菌毒素A,症狀才大幅改善。
2018-05-02

攝護腺肥大怎麼辦?

攝護腺肥大俗稱男人的「長壽病」,40歲以後,隨著年齡增長,比例會愈來愈高,假如有尿流變細、小便斷斷續續或頻尿等現象,更要注意日常保養。 50歲以後,李先生明顯感受到自己如廁的時間加長、流量細小且尿流斷斷續續的,這樣的情況常讓擔任主管、急著重返會議室的李先生覺得沮喪,經過泌尿科醫師診斷後,發現自己的問題是俗稱「長壽病」的「攝護腺肥大症」。 攝護腺又被稱為前列腺,是男性特有的器官,屬於生殖系統的一部分,攝護腺位於膀胱出口處,包圍著尿道。攝護腺會分泌部分精液,幫助精子排入尿道,增加精子的活動力及生殖力。
2018-04-25

搶不到衛生紙,用免治馬桶就好?小心使用不當,易造成尿路感染!

受到國際紙漿價格持續飆高影響,民生物品「衛生紙」醞釀喊漲!不少量販通路都已陸續接獲各大衛生紙廠牌的通知,最快預計3月中後就會調漲,漲幅高達10~30%,也因此這幾天全台都吹起一股搶購囤貨潮,甚至還有量販業者一個晚上就賣了一千多箱的衛生紙。有網友預言,在這波「衛生紙之亂」後,為了減少衛生紙的消耗量,「免治馬桶」應該會成為下一個熱門商品!但你知道嗎?女性在使用免治馬桶時,如果沒有調整好水柱沖洗角度,就會增加泌尿道感染的機會,嚴重的話,甚至會造成骨盆腔發炎!
2018-03-01

搶救爸爸的難言之隱

前列腺是男性身上無聲的炸彈, 多桑年過50歲,即可能陷入良性前列腺肥大的危機, 而前列腺癌已成為台灣地區男性泌尿道第一號殺手, 不僅威脅健康,更造成生活上不少困擾, 怎麼做才能防止炸彈引爆,需要家人更關心。 根據衛生署統計,去年男性十大死因依序為: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事故傷害、糖尿病、肝臟疾病、肺炎、腎臟疾病、自殺、高血壓。癌症已連續23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榜首,平均每天奪走100人性命。
2018-01-03

另一半不舉怎麼辦?治療勃起功能障礙前,得先搞懂這些事

俗話常用「30如狼,40如虎。」來形容中年女性對性的需求,不過,對比同年齡層的男性卻恰恰相反。根據統計,40歲以上男性約半數有程度不一的勃起功能障礙,一旦小弟弟出現不舉,輕者可能是心理因素造成,重者恐怕是心血管疾病,周邊血管阻塞導致陰莖無法充血。但可別以為只有中老年人才有勃起功能障礙,診間不乏有20多歲的案例。泌尿科醫師提醒,年輕人不舉多半是因不良生活習慣造成,或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三高,甚至是肥胖患者,不得不慎!
2017-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