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媒體",共有24筆資料

臉書成癮、沉迷IG?6個方法幫你戒掉社群成癮!

每天通勤等車、排隊買便當、甚至睡前躺在床上,都會習慣拿手機滑一下臉書、逛一下IG?從事教育與家庭諮商工作的正向心理學專家戈斯坦,曾進行多項專案研究計畫。他提到,儘管我們都意識到,大家會刻意在網路上展現好的一面,但看到朋友每天在社群媒體上PO美食照或旅遊文等炫耀式的貼文,我們還是免不了會產生羨慕、忌妒或自憐自艾的情緒。想要避免自己陷入社群媒體帶來的負面情緒,該怎麼做?本文提供三個有效縮短掛網時間的方法!
2019-09-04

人人都是網紅,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實現自我價值?

藝術家安迪沃荷說過,每個人都有15分鐘成名的機會。隨著3C產品和智慧載具普及,網路社群數量爆發,意外帶動網紅經濟蓬勃發展。根據人力銀行網站調查,超過5成上班族曾想過要當網紅,8成的人會收看網紅影片;事實上,不只成人,許多孩子成天滑著手機尋找新鮮事,深怕自己與流行話題脫勾,似乎也失去了自我認同。身為父母,最好以身作則,安排時間陪伴孩子一起讀一起看,選擇適合的網路資訊,也讓孩子透過與人有真實溫暖的互動,回歸現實生活,找回真正的自我價值。
2019-07-12

YouTube是最正向社群平台,常用Instagram則易產生負面情緒?

前陣子在社群媒體上爆紅的返老還童照片,不是拍照APP的新功能,而是來自於社群媒體Snapchat內鍵的濾鏡功能。社群媒體功能不斷推陳出新,已不僅只有發佈貼文而已,《2018年台灣網路報告》指出,民眾最常使用的網路服務應用前三名為「觀看網路影音」、「社群網站使用」及「通訊軟體」;其中,社群使用率更超過八成,主要為20世代族群使用。根據一項由英國皇家公共衛生協會(RSPH)與年輕人健康運動(YHM)共同進行的研究發現,最易帶給年輕人負面心理健康影響的社群媒體是Instagram。
2019-07-02

知識型網路工作者崛起,用創意點燃孩子的學習熱情!

未來AI(人工智慧)即將廣泛應用,產業的更迭勢必更加快速,有專家預測,將有一半的工作會被人工智慧取代。假若如此,職場的需求多變難測,而教育與學習的環境又會出現什麼變化?我們該怎麼學習?又該如何教育下一代?
2018-11-01

經常使用社群媒體,恐危害青少年心理健康

覺得自己24小時都必須上社群網站(如臉書或推特)的青少年,不僅睡不好,也可能成為憂鬱症或焦慮症的高危險群。
2018-05-16

掛在社群媒體上太久,有礙心理健康

愈來愈多的美國人使用社群網站張貼動態,以及與朋友、家人、名流和陌生人互動。然而,來自匹茲堡大學的研究團隊警告,持續地與他人互動存在一個極大的危機,特別是年輕人可能出現憂鬱的感受。該研究發表於《憂鬱和焦慮》期刊。
2018-05-09

「禁菸」是公共健康的議題,,跳脫「私人的權利」思維

菸商提出種種理由反對菸害防制法修法通過,他們所提的理由站得住腳嗎?數年前菸害防制的立法過程中,菸商多次登報大罵:「菸害防制法是全世界最嚴苛的法案!」並鼓動相關業者抗議立法,讓協助公益團體的立委們飽受壓力。最後在反菸團體和反菸立委的堅持下,一一克服了困難,國內的菸害防制工作也終於在1997年正式進入法治時代。
2018-03-09

資深媒體人許聖梅》留住青春的美麗魔法

經歷25年昏天暗地的新聞截稿壓力,許聖梅的工作成績與美貌同樣出色,已45歲的她仍擁有「像嬰兒般的肌膚」,彷彿歲月不曾留下痕跡。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她如何留住青春?
2017-05-02

青少年、媒體與性

隨著科技進步,電子媒體帶來了莫大的資訊量,它的傳播力量無遠弗屆,也隱約帶來了戕害青少年身心的附屬品。自從電視問世以來,研究電視對兒童與青少年可能產生影響的文獻可謂汗牛充棟。有許多的數據明白指出,電視對個人具有重要而持久的價值形塑效果,藉著細微而累積性的「滴水穿石」或「竹筍效果」,媒介內容、尤其具有聲光畫面動作的電子媒介,就如同石灰水般,涓涓灌入、累積,導致個體認知與態度上的改變。
2017-03-21

每天待在FB、IG時間愈久,憂鬱症風險竟是一般人的1.7倍!

根據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研究指出:持續透過社群媒體與他人互動,尤其對年輕人而言,容易出現憂鬱情緒!
2017-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