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了解",共有12筆資料

「身材外貌」是青少年壓力源,維持心理健康從了解BMI開始!

據國健署調查,暑假期間學生的生活型態改變,久坐、螢幕使用時間增加,飲食不同,身體質量指數BMI也呈上升趨勢。新研究指出,BMI與心理健康有關。與體重健康的青少年相比,BMI過低、過重或肥胖的青少年有更多身心症狀!
2024-07-15

新冠肺炎防疫基礎源自30年前?《那些年那些事》帶您了解張博雅的超前部署!

相較於歐美各國民眾對戴口罩的疑慮及爭論,台灣民眾對「戴口罩、勤洗手,是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的觀念根深蒂固,而喚起這份自覺的幕後推手,就是現任監察院長──張博雅。做為衛生署第一位女性首長、也是任期最長的衛生署長,民眾耳熟能詳的「健康是您的權利、保健是您的責任」、「行政院衛生署關心您」等口號即是她任內提出。她也首創許多「第一」的政策與制度,包括健保開辦、創設國家衛生研究院、全面施打小兒麻痺疫苗、菸害防制立法、愛滋防治、反毒等等。為了記錄這段台灣醫療衛生令人驕傲的歷史,寶佳公益慈善基金會和董氏基金會合作,共同出版《那些年那些事:張博雅任衛生署長的一步一腳印》一書,並在7月17日上午舉辦新書發表會,重溫當年溫馨趣事!
2020-07-17

2020戒菸就贏比賽首獎出爐!快上「531專區」了解新興菸品的危害

5月31日世界無菸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2020年菸害防制重點:「真相大白:菸商鎖定新世代」,揭露菸商鎖定年輕人行銷新型菸品的手法,促請各國政府確實管控或禁止新型菸品危害、保障下一代健康。「華文戒菸網」推出「531專區」https://bit.ly/3ceO32H ,整理收錄2020世界無菸日中文版宣導素材,也籲請政府盡快修法,確保下一代健康。
2020-06-02

當孩子患有自閉症,該如何陪伴孩子、引領他們勇敢向前?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當孩子患有自閉症,該如何陪伴孩子跨越身心限制、勇敢前行?根據衛福部統計,2019年全台共有15,439名自閉症者,其中台北市、新北市佔全國約44%,可以說是國內各障礙類別中,人口數增加最快的族群。他們努力生活著,卻要跨越好大一步,去適應環境與社會的眼光;他們就像是星星的孩子,在自己的世界裡閃閃發光。
2020-04-17

我們與「善」的距離:用「包容」與「了解」擁抱精神康復者

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這周即將上演精采大結局,藝人林哲熙因在戲中詮釋「思覺失調症」患者應思聰,演技深受好評,也讓觀眾對這個過去被稱為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疾病,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事實上,思覺失調症並非不治之症,臨床上,約有兩成病患可以痊癒。
2019-04-19

植牙費用高不當冤大頭!想成功植牙避免糾紛,你該了解哪些事?

當醫師告訴你牙齒壞了,建議植牙來補救,但總聽人說植一顆牙要好幾萬元,價格不斐。植牙到底是什麼?你適合植牙嗎?植牙可不是說植就植,想要值得成功,植牙前你該知道哪些事以自保?費用多少才是合理?又如何確認自己植的牙齒是有保障的呢?關於「植牙」的前中後你該了解的事,本篇懶人包讓你全盤了解。
2018-10-11

原來老後這麼弱,5大難題要先了解

「下流老人」是這幾年從日本流行過來的新名詞,源於日本社會工作者藤田孝典寫的暢銷書,這本書的副標是「即使月薪五萬,我們仍將又老又窮又孤獨」。藤田孝典常在第一線參與窮人援助工作,他在書中提到,「來求助的老人都異口同聲的說:『完全沒想到自己會陷入這種狀況』」 究竟老後有哪些困難?哪些想不到的狀況,會讓原本有錢的人,老後沒錢?
2018-08-31

關心校園食品,從了解做起

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寶,孩子接觸的環境除了家庭便是學校,在忙碌的父母無法為孩子準備餐點時,學校所提供的食品是否合乎營養及衛生標準呢?在台灣地區,99%的學齡兒童依法入學就讀,除假日之外,每日1/3以上的時間在校活動,因此,校園的員生消費合作社(以下簡稱為合作社)即成為學童最重要的消費場所。
2018-04-11

帶孩子出遊,要先了解的急救常識

每逢假日,許多父母都會利用這段時間帶孩子出遊,健行、騎腳踏車、游泳等都是很好的戶外運動,但這也表示骨折、割傷、頭部受傷、曬傷、蟲咬等問題會伴隨而來。專家建議在出遊前,必須要先了解一些簡單的急救常識。
2018-03-21

了解自己適合的運動,減少二度運動傷害

運動對身體再好,也須先衡量自己的整體狀況後,再從事真正適合自己的運動;避免得不到原先預期的好效果,反而造成了二度傷害。 運動對身體確實有著正面的效果,不單是促進我們的體力和心肺功能,在心理層面的幫助是,能讓我們從運動中得到快樂。而且,對於在輕微的高血壓、糖尿病的治療上,運動療法已列入主流療法之一。即便是現代多數人擔心的肥胖問題,也是必須借重飲食和運動兩者雙管齊下,才有辦法達到減重的效果。
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