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尿",共有293筆資料

樂齡族想吃得營養,善用飲食7技巧

很多疾病都和不良的飲食習慣有關,大魚大肉,吃得太過豐盛,可能增加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大腸癌等疾病的風險,但若吃得太少,鈣質或蛋白質攝取不足,則可能導致骨質疏鬆症或肌少症,嚴重影響身體的活動度。到底上了年紀的銀髮族,該怎麼吃才能維持足夠的營養,同時能避免疾病威脅?
2018-05-25

當醫師得到糖尿病,學會共存才能享受有尊嚴的老年生活

對抗糖尿病?身為內科醫師、糖尿病人的許金川說,我會吃吃藥、也爬爬山;至於難以抗拒的甜食?先滿足口腹之慾再說! 許醫師深深了解「美食當前,卻必須禁欲」的苦楚,有時難免「任性而為」,但他也強調,不同的選擇會帶來截然不同的結果,一切後果要「自負」。當糖尿病找上懸壺濟世的醫師時,你好奇醫師會怎麼處理嗎?台大知名內科醫師、同時也是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的許金川教授,兩年前發現得到糖尿病之後,也是依循糖尿病治療的黃金守則——藉著服藥、飲食及運動,三管齊下,來控制病情。不過,因著醫師的醫學專業,他可以比一般病人來得「賴皮」一點。
2018-05-16

糖尿病患的憂鬱,如何解

糖尿病患者中高達33%有憂鬱症,遠超過一般慢性疾病患者罹患憂鬱症的比例。何以糖尿病患者得憂鬱症的比例會如此高?是因為飲食控制的壓力,還是諸多併發症之故?患者又該如何調適?前些時日聽到一位長輩因糖尿病併發症不幸過世,不禁有些傷感,該長輩為嗜好美食之老饕,數年前當他被告知有糖尿病需控制飲食時,立刻翻臉並且否認他有糖尿病,仍然如同往常一般享受美食,期間有多位醫護相關之親朋好友規勸,這位長輩仍一直不為所動,因此造成今日的英年早逝。這個事情讓我回想到故總統經國先生,他亦是糖尿病患,積其一生踏遍數次台灣,享用了無數的小吃美食,不為糖尿病所動,但仍提早撒手西歸與世長辭,這些人真可謂「問世間美食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2018-05-16

治療「間質性膀胱炎」,不做手術可以嗎?

一名55歲、已婚的企業老闆娘,因為工作忙碌,常常一忙起來,連喝水、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少喝水、加上經常憋尿,久而久之,該名老闆娘從3年前開始,每回漲尿時,會陰部上方的恥骨就會疼痛、還常受頻尿、急尿感所苦,就連晚上睡覺時,也因頻頻起床上廁所,嚴重影響睡眠。原以為是泌尿道感染,但吃藥後,症狀沒有改善。後來,經醫師確診為「間質性膀胱炎」後,施以6個月的膀胱內玻尿酸灌注、並注射肉毒桿菌毒素A,症狀才大幅改善。
2018-05-02

改吃果糖,無助於減肥

糖,主要用來調味,不過,現代人吃糖越來越挑剔,除了口味,還考慮營養與健康;常聽人問起:紅糖比較補?冰糖是否比砂糖好?而果糖是不是可以減肥?難道糖尿病從此與糖絕緣?究竟真相如何,恐怕得先從認識「糖」開始。
2018-04-25

兒童也有睡眠障礙

雅麗真是一個辛苦的媽媽。除了照顧公公、先生外,小欣也是個難侍候的小寶貝,小欣因為太過好動,往往在該睡覺的時候又常睡不著,而且有時到了半夜又會無緣無故的起床想找人玩,或許還只有4歲的關係,小欣偶爾也會尿床,這樣一來,小欣又吵又鬧的睡不著覺,辛苦的媽媽雅麗有時真不知該怎麼辦才好?
2018-04-25

【不再吃錯藥】糖尿病患者的用藥錦囊

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口服藥物是控制血糖最簡便的方法,然而,忘記服藥怎麼辦?藥後血糖降得太低,又該如何處理? 糖尿病患者的用藥錦囊 在台灣,糖尿病是不可避免的慢性中又可細分為 4大類。病,約佔人口數 10.15%。糖尿病主要分為第一型及第二型,第一型約佔患者胰島素分泌劑( Insulin 的5%、第二型約佔 95%糖尿病並非secretingagents)可怕的疾病,可怕的是糖尿病產生的併發症,如視網膜病變、腎病變、神經病磺醯尿素類( S f y ea)變、心臟血管疾病及感染等問題,併發主要作用是刺激胰臟的 β -cell細胞,增症產生的時間,主要與血糖的控制有關加胰島素的分泌,降低病患對胰島素的,血糖控制愈好,併發症出現的時間愈抗性,以使更多的胰島素可以進入周邊晚。
2018-04-25

樂觀看待糖尿病

雖然糖尿病會造成許許多多生活上的不方便,也不免會有慢性合併症,但是如果能夠轉換個心情、正向看待自身的疾病,與疾病為伍的日子,才不會更加難過。糖尿病早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定為20世紀最嚴重的慢性病,根據衛生署的統計,糖尿病近年來一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五位,也是引起失明、洗腎及截肢的主要原因。
2018-04-25

糖尿病合併症的防治

糖尿病的可怕在於初期無明顯的症狀,以及合併症常伴隨而至,造成身體與生活沈重的負擔。現代醫學科技發達,只要作好血糖與血壓控制,可以有效地預防合併症的發生。隨著物質文明進步,國人平均壽命延長,糖尿病,尤其是第2 型(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也快速增加,為能擁有優質的晚年生活,如何預防、診斷與治療已成為糖尿病防治非常重要的課題。
2018-04-25

糖尿病的三級預防

​尚未罹患糖尿病之前,須預防糖尿病的發生;但是如果已經是糖尿病患者呢?更要防止失能或器官衰竭的發生。糖尿病是一種血中葡萄糖濃度過高的疾病,狹義的糖尿病預防是指預防糖尿病的發生,以目前的醫藥科技水準要消滅糖尿病的發生,尚屬不可能。因此廣義的糖尿病預防是指「三級預防」,即是在尚未得病之前,預防病發的「第一級預防」;以及早期診斷,並設法改善或終止糖尿病進行的「第二級預防」;還有對已罹患糖尿病的患者,施予合理的血糖控制、有效的糖尿病衛教,並進行危險因子管理,以防失能或器官衰竭的各種措施的「第三級預防」。
2018-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