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訓練",共有57筆資料

高強度的枯木逢春訓練法,為何有助擺脫骨鬆、虛弱?

一位83歲的阿公雙膝退化,骨密度-4.2,每周進行「枯木逢春訓練法」一次,兩年後骨密度提升至+0.3。目前約2000多名衰弱長者接受此訓練,為何這訓練能改善骨鬆、提升體能?專訪創辦人林永昌醫師及運動科學系教授來解析。
2025-03-07

長輩常嗆咳、不想吃,需警覺有無吞嚥障礙

用餐時,阿公阿嬤或爸媽常嗆到,或覺得喉嚨有異物而不想進食,別以為是正常老化現象而不在意,兒孫輩應保持警覺,早日透過醫療團隊的協助,進行吞嚥飲食訓練,可讓長輩找回飲食快樂,避免陷入吞嚥障礙的困境
2025-02-26

保存骨本、訓練肌肉,擁有逆齡人生

65歲以上民眾,約每7人就有1人有骨質疏鬆,肌少症盛行率男性為23.6%(約45.8萬人),女性為18.6%(約43.8萬人)。擊退肌少症及骨鬆症的作法是「增加及保存骨本、訓練肌肉」,平日扎實養護,才有本錢對抗老化造成的流失。
2024-09-21

洗澡泡湯沖冷熱水訓練血管?小心「主動脈剝離」而心肌梗塞、中風致命

當氣溫明顯降低,許多人下班後或假日選擇泡澡或泡湯來放鬆紓壓,傳言:「泡完熱水再沖冷水,可訓練血管強度!」醫師澄清,極端溫度會過度刺激周邊血管,造成血壓飆高,嚴重可能引起「主動脈剝離、心肌梗塞、中風」等致命的危急狀況。
2022-10-15

中風後吞嚥易嗆咳怎麼辦?復健訓練吞嚥進食能力,減輕家人照護壓力

張奶奶腦中風經搶救後清醒,復健過程發現有易嗆咳的吞嚥障礙,接受吞嚥門診治療8個多月後,現已拔除鼻胃管、由口進食。醫師表示,不只中風或腦傷病人,年長者也常有吞嚥障礙問題,可到醫院復健科吞嚥障礙門診接受診治,重拾進食能力,減經家人照護壓力。
2022-07-29

駝背、肩頸痠痛、胸悶?5組背肌訓練改善文明病,連假輕鬆居家運動!

一般人習慣注意到身體較為突出的部位,像是胸肌、腹肌、臀部等地方,也較容易要求該部位的形狀美觀。其實較少人注意的「背肌」無論對男性或女性來說,都很重要;不妨趁連假進行背肌訓練,好好練練背部肌肉,出門逛街時,穿著露背裝或平口上衣,用「超強背殺」驚艷路人!
2021-09-16

上課過動、不專心、寫功課拖拉成開學難題,專注力評估與避開地雷飲食助改善

每年開學後,兒童心智科醫師或臨床心理師都會收到不少來評估「過動或注意力不足」的孩子資料。孩子做事時常不專心,是許多學齡兒童的家長面臨的問題,不僅吃飯、洗澡、寫作業等拖拖拉拉,也影響課業學習成效,到底孩子易分心、難專心是個性使然,還是教養出了差錯?
2021-08-31

看東京奧運賽事激起運動心!微解封重啟健身訓練前6個必知熱身運動

東京奧運比賽如火如荼,台灣選手們使出全力打出亮眼成績,也讓螢幕前的觀眾看得熱血沸騰。正逢疫情微解封時刻,太久沒運動的你已經迫不及待到健身房瘋狂訓練嗎?提醒健身族,一段時間沒鍛鍊,肌力、心肺能力和柔軟度早已不如先前狀態,若依照原本強度去運動,恐怕自己先受傷!其實重啟運動前,先注意5大重點,才能練得更安全有效率。而在增肌過程中,休息也是很重要的一環,但在疫情期間無法至健身房運動,通常會「過度休息」或很難達到原本訓練強度。許多人好奇,若完全停止運動,多久之後肌肉量會下降呢?
2021-08-03

膝蓋積水變「麵龜」 疼痛、行走不便,想預防積水訓練這部位很重要!

膝關節承載人體大半的重量,膝蓋積水是骨科常見的問題之一,有運動習慣的人、或是中老年人,若沒好好使用關節,就可能會造成膝蓋積水影響日常生活。造成膝蓋積水的原因為何?如何預防膝蓋積水?
2021-05-29

越野跑新手如何避免運動傷害?選購越野鞋、保命裝備、肌力訓練快速入門指南!

新手越野跑者怎麼挑選越野鞋?必帶哪些保命裝備?如何避免運動傷害?請看曾拿下亞洲越野賽冠軍的周青建議!
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