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失智",共有105筆資料

照顧失智症的老伴更易憂鬱!如何減緩無力、不安情緒?

老老照顧的情況成為常態,國外研究指出,照料阿茲海默症或失智症患者的老年照顧者,較容易出現持續性憂鬱症狀。董氏基金會提醒,照顧者的自身健康和被照顧者同樣重要,可多利用身邊及社會上的支持系統,自我關照
2021-03-17

50歲後大腦加速萎縮!關鍵階段掌握3件事逆轉失智症發生

隨著年紀增長,50歲過後除了體力、肌力、骨質會逐漸流失外,大腦也會逐漸萎縮,專家指出,若在罹患輕度認知功能障礙階段仍有機會可逆,預防惡化成失智症。
2021-01-27

銀髮族做有氧和肌力運動,可增強免疫力,降低感染,還能降血脂、降膽固醇!

根據2016年《American journal of lifestyle medicine》期刊上一項英國研究指出,規律適度的運動有助於增強免疫力和降低感染風險;
2021-01-10

延緩大腦退化3大關鍵!睡得好、多運動還有別碰這些腦力NG食物

常熬夜、睡不好,缺乏運動又不注重飲食健康?小心這些壞習慣很可能會影響腦部健康,增加大腦提早衰退的機率!
2020-12-15

每天久坐不動也會傷腦?研究:囤積腹部脂肪更容易失智!

研究顯示,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危害健康,如提升死亡率、癌症、心血管疾病罹患率及增加腹部脂肪等,甚至影響大腦健康。
2020-11-23

退休族學烏克麗麗,活化大腦抗失智

2014年一篇對瑞典老年雙胞胎(平均年齡78歲)的研究顯示,比起不彈奏樂器的雙胞胎,彈奏樂器者罹患失智症或認知功能障礙的比例,減少了64%。醫師也表示,學習樂器幾乎是全腦動用,可以活化觸覺、聽覺、視覺、運動、記憶、專注力與情緒的神經系統!而對退休族而言,出門學習樂器,多了社會互動,活化腦力與身心功能的良好效應,也不只是一堂課而已……
2020-11-03

每天花10分鐘做這件事,不讓失智、老年憂鬱找上門!

台灣2018年正式邁入「高齡社會」,2020年開始進入「人口負成長時代」。過了50歲後,除了體力、肌力、骨質會逐漸流失外,「大腦」也會逐漸萎縮,60~91歲時以每年0.5%速率萎縮,導致認知功能下降(如知覺動作、注意力、學習與記憶、反應力、計畫力等)。若腦部持續萎縮、嚴重退化有可能會增加未來罹患認知功能障礙及憂鬱症的風險,甚至會惡化成為失智症。目前80歲以上每5位就有1位失智,董氏基金會呼籲,要讓大腦凍齡,飲食、運動、睡眠都要顧好!
2020-10-13

銀髮族合唱阿卡貝拉,活在當下,探索新的自我

「阿卡貝拉」音譯自義大利語「A Cappella」,意思是「無樂器伴奏的純人聲音樂」,可獨奏表演,也可伴奏合唱。對於老年人來說,阿卡貝拉是「預防失智症」最好的活動之一,台北仁濟院自2016年起開設阿卡貝拉課程,希望鼓勵長者透過歌唱,樂在老年、活在當下,進而擁抱未來……
2020-09-15

50歲開始就要預防失智!用飲食、運動和睡眠,讓大腦凍齡

過了50歲後,隨著年紀增長,除了體力、肌力、骨質會逐漸流失外,「大腦」也會隨著年紀而逐漸萎縮!多項研究均指出,飲食型態較佳、有運動的銀髮族,其腦容量較大、認知能力較佳;而體型肥胖(BMI≧30)、腹部脂肪較多者,其腦容量較小、罹患失智症機率較高;睡眠品質不佳(少於5小時或大於10小時)也較易有較差的認知功能及憂鬱的風險。因此,董氏基金會提倡「無齡世代運動」,呼籲民眾從50歲開始,超前部署,透過吃、動、睡三要素,延緩大腦萎縮的速率,讓大腦凍齡,突破年齡限制!
2020-09-01

別讓「居家防疫」成了社交冷漠的藉口!宅在家不出門可做這些事,保持人際互動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多個國家發布居家令,民眾宅在家卻也展現了多種創意活動,網路上瘋傳不同國家民眾居家創意影片,例如:陽台音樂會、兩棟頂樓互打網球、舞蹈接龍、變裝秀……等。如果你經常宅在家,不妨仿效,嘗試多種活動,可保持大腦敏銳度!根據2020年2月發表於《老年醫學期刊:心理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研究指出,參加各種不同活動的人與沒有參加活動者相比,擁有更好的認知能力,保護我們因老化而減損的認知能力。
2020-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