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網路",共有92筆資料

預防網路成癮,首重建立學生的學習動機

根據《青少年與青春期期刊》的研究指出,當青少年對學校失去興趣或不在乎時,便很容易產生數位成癮,進而導致憂鬱症發生。 支持青少年心理健康和預防網路成癮最有效的方式,在於鼓勵學校參與、建立學生的學習動機,並預防學業倦怠。
2018-07-03

出國旅遊即時翻譯、算匯換幣,用對APP輕鬆搞定

想出國旅遊,又怕語言不通嗎?怕在國外ATM領錢,手續費太貴,結果不小心帶太多錢?別擔心!本文介紹易上手的工具型APP,無論你去哪裡,何時出發,不管你是用蘋果,還是安卓手機,快去下載旅遊更便利!
2018-07-02

使用網路,減少退休後憂鬱發生

老年憂鬱影響了5至10萬50歲以上的美國人。根據網路版《老年學期刊,系列B:心理和社會科學》中的研究顯示:花時間上網可能有助於退休人員;特別是獨居者,抵抗抑鬱情緒的侵襲。
2018-05-16

網路是憂鬱少年的救世主?

網路使用已成為青少年的次文化,其方便、隱密、即時互動的特性,擄獲吞世代的心,然而,私密的互動模式能協助青少年紓壓,或是產生更多情緒問題?網路提供交換及蒐集資訊的便利性,徹底改變人類生活型態,也帶動了人際互動新模式,不需見面,透過E-MAIL、MSN、線上聊天室等方式,人與人之間可以發展出新的關係。即使如此,網路匿名、即時互動等特性,卻也帶來了社會問題,包括網路成癮、網路色情等。而新的人際互動模式,使越來越多使用者更不善於面對面的溝通,轉而投入網路。
2018-04-18

孩子心情不好,第一個找誰談?

網路已成為青少年抒發憂鬱及壓力的管道之一,各諮商單位陸續成立網路諮商服務,幫助在現實生活中受挫的青少年,而父母除了隨時注意孩子網路使用的情形外,也應對於網路相關知識有所涉獵,才能早一步發現問題,避免孩子沉迷網路。到今年底止,中華電信預估,台灣將會有1千萬人上網,習慣上網者的年齡,主要集中在18~25歲,其次是26~35歲,再來是12~18歲。從族群分布可知,網路是青少年學習、休閒、交友的「最佳拍檔」之一。
2018-04-18

校園情緒教育在推動上出了什麼問題?5個原因,讓「心理健康促進課程」陷入難產!

究竟台灣的校園心理健康促進缺了什麼?在「從邊緣到主流」校園心理健康促進實務研討會第二天的「校園心理健康促進的資源地圖」關鍵論壇裡,台灣網路成癮防治學會、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台灣應用心理學會、張老師基金會及台灣諮商心理學會等六個單位在座談中分別指出,缺乏跨部會的政策、校園諮商老師不足、學校上課時間有限、心理健康疾病的汙名化及「心理健康」定義不明確等5個原因,是讓「心理健康促進課程」陷入難產的主因。
2018-03-04

銀髮族玩3C、社群,學新知擴大網路世界!

高齡者在面對新科技的時候,首先要有正確的觀念和信心,因為科技是協助我們的東西,簡單、好用、方便最重要,為了怕忘記,可以作一些小筆記,但如果真的忘了,試試GOOGLE問題也是一種方式,再不然問夥伴和年輕人也不丟臉!當然,我們身為年輕人、家人,或志工夥伴等,更要有愛心、耐心和同理心,當面對老人家詢問科技工具的使用方式時,可以停下來多花一些心思給予回饋,雖然只是撥出一點點的關切時間和細心對話,甚至是一些「指點迷津」的動作,都會使老人家感動不已。
2017-11-22

「民眾認識失智症」現況網路調查, 給失智老人一個家

在台灣,每20個65歲以上老人中,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而且隨著國人愈來愈長壽,失智症的比率有急速上升的趨勢。以日本為例,3年前失智高齡者的人數約205萬人,可是推算到了2035年,失智高齡者將倍增到445萬人。 失智症引發的問題往往不只影響一個人,一旦家中有失智者,整個家庭連帶受影響,同時衍生出的醫療、照護問題,更成為許多家庭難言的苦處。有些家庭甚至無力照顧失智患者,讓患者成了人球,在家庭、社會間擺渡,不知流浪到何方,到底哪裡才是失智患者的家?
2017-11-01

另一半迷戀網路交友,怎麼辦?

韓劇《外遇的好日子》中,兩個截然不同性格的少婦背著老公,透過網路暗地搞外遇,還大膽約網友出來偷情,沉醉其中的快樂而無法自拔。直到一天,其中一位少婦的老公帶警察到賓館抓姦,這「不能說的祕密」終於被揭發……
2017-10-28

遭愛人「迷」網冷落,如何聰明訴心情

老公一下班回家,兩人話沒聊幾句,他隨即埋首在網路世界和另一個人談天說地。雖然自己看不過去,可是又擔心追問到底,會破壞彼此的感情,苦惱得令人不知如何是好。
2017-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