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慢性",共有111筆資料

有慢性病的銀髮族,可以做哪些運動?

能持續運動是很好的習慣,尤其對熟齡族、慢性病患等特殊族群,運動更有助於健康,然而,這些人靈活度不比一般人,運動時須特別小心,要視自身的體能狀況而定。另外,運動的強度也因生理情況和外在環境而異,最好透過專業的檢測、或逐量增加以瞭解體能極限。
2018-06-25

老人常見的3種慢性病,該如何避免藥物副作用?

隨著年齡增長,身體器官的退化和免疫力的下降,讓銀髮族在疾病與用藥上,比青壯年人複雜得多,統計顯示,臺灣65歲以上老人平均患有2種疾病,每日使用4種藥物。其中,又以糖尿病、高血壓和骨質疏鬆症佔最多數!當服用的藥物種類繁多,該如何避免藥物之間產生交互作用?服用藥物時,又該有哪些注意事項?
2018-06-25

Let it go!懂得放手,讓身體更健康

根據一篇發表於《心理科學期刊》的研究指出,相較於懂得「放手」的人,會將壓力引起的負面情緒帶到第二天的人,較容易在日後出現健康問題以及身體功能失調。即使是輕微的、日常生活壓力所造成的負面情緒,都會對身體健康產生重大影響。
2018-06-06

孫越飽受「肺阻塞」所苦,吸菸者該如何自我檢測?

5月1日晚上,永遠的孫叔叔,孫越離世了!享壽87歲。在與慢性肺阻塞奮鬥了11年後,孫叔叔還是因敗血性休克合併多重器官衰竭病逝。其實不只孫越,根據統計,全球平均每10秒就有1人死於肺阻塞,台灣一年更有超過6千人因肺阻塞死亡。肺阻塞是不可逆的呼吸道阻塞疾病,但因肺阻塞初期沒有症狀,臨床上患者確診時,往往都已是晚期!為此,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特別首創了一套「1分鐘登階肺阻塞風險評估量表」,協助民眾揪出早期肺阻塞!
2018-05-04

遠離4大危險因子,避免肺癌找上門

肺癌已連續多年蟬聯國人發生率次高的癌症,平均每44.7分鐘就有1人罹患肺癌,是十大癌症中,醫療支出最高、死亡率最高、晚期發現比例最高的癌症。常聽人說,咳嗽是肺癌初期症狀之一,真是如此嗎?又該如何避免成為肺癌高危險群呢?
2018-05-02

為何我睡不著?到哪找失眠門診?

睡眠為何會生病? 到底是失眠引發疾病,還是疾病導致失眠? 失眠到何種程度要就診? 心理諮商真能治療失眠? 大多數的人對失眠都不陌生,因為很少有人從小到大,從未有過失眠的經驗。如果失眠是屬於短暫性的,那倒還好,大不了把失眠的那幾天當成是去山上看「流星雨」的日子,或是趁機看很久沒看的VCD,或是索性倒回時光隧道,放首輕音樂,斜靠在長沙發上,任由思緒回到好久以前,仔細去回顧人或事所留下的各種痕跡。這樣的失眠情境隱含著幾許浪漫氣息,不過,站在專業醫師的角度,他們對於失眠的現象,可是抱持著非常慎重的態度。
2018-04-25

當心累成「慢性疲勞症候群」

如果你持續6個月以上全身充滿無力感,無論如何休息還是無法改善、也查不出病因, 那「慢性疲勞症候群」可能找上你了。 常在門診時,聽到病人抱怨:「整天覺得無精打采,好像怎麼睡都睡不飽,而且愈睡愈容易疲勞,對什麼事也提不起興趣……」,有些病人甚至會要求:「醫生,我最近常感到疲勞,是不是肝臟、腎臟有問題?可不可以幫我檢查肝功能、腎功能、甲狀腺……?」
2018-04-25

樂觀看待糖尿病

雖然糖尿病會造成許許多多生活上的不方便,也不免會有慢性合併症,但是如果能夠轉換個心情、正向看待自身的疾病,與疾病為伍的日子,才不會更加難過。糖尿病早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定為20世紀最嚴重的慢性病,根據衛生署的統計,糖尿病近年來一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五位,也是引起失明、洗腎及截肢的主要原因。
2018-04-25

糖尿病合併症的防治

糖尿病的可怕在於初期無明顯的症狀,以及合併症常伴隨而至,造成身體與生活沈重的負擔。現代醫學科技發達,只要作好血糖與血壓控制,可以有效地預防合併症的發生。隨著物質文明進步,國人平均壽命延長,糖尿病,尤其是第2 型(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也快速增加,為能擁有優質的晚年生活,如何預防、診斷與治療已成為糖尿病防治非常重要的課題。
2018-04-25

類風濕性關節炎復健,怎麼做?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該如何做依據病情輕重,如何選擇適當的在家中,又有哪些自我復健的方式?對於許多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而言,運動似乎是件不可能的任務,但是,只要在適當的範圍內運動,它不僅可以幫助關節復健、維持肌肉力量,更可讓病患減少病痛感,在心理上獲得助益。對病患而言,運動的目的包括下列五項:
2018-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