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控制",共有101筆資料

糖尿病教室(Q&A)

汪小姐有糖尿病三年,平日靠飲食、運動及口服降血糖藥Diamicron一顆來控制血糖,平常血糖大多在飯前126mg/dl以下,飯後2小時168mg/dl(平均),最近血糖達飯前193mg/dl,飯後2小時208mg/dl,請問需要再增加口服降血糖藥的劑量嗎?A:汪小姐接受口服降血糖藥治療,是屬於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根據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的標準(表一),控制良好的血漿血糖值飯前為110~140mg/dl,飯後兩小時為140~200mg/dl。汪小姐飯前血糖高達193mg/dl,為控制不良族群,如果運動加上飲食控制,依然無法使血糖降低,就需要增加口服降血糖藥的劑量。通常糖尿病患應該將血糖控制在理想或良好範圍,至於65歲以上的老年人,由於低血糖症狀不明顯,所以控制在良好範圍即可,不必過分嚴格要求,只要不是在不良範圍即可。
2018-04-25

類風濕性關節炎復健,怎麼做?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該如何做依據病情輕重,如何選擇適當的在家中,又有哪些自我復健的方式?對於許多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而言,運動似乎是件不可能的任務,但是,只要在適當的範圍內運動,它不僅可以幫助關節復健、維持肌肉力量,更可讓病患減少病痛感,在心理上獲得助益。對病患而言,運動的目的包括下列五項:
2018-04-25

高度控制下的虛擬愛

高科技創造了電子雞、機械狗...讓孩童在設定的範疇內安穩地生活,卻剝奪了孩子感受其他生命主體的機會,生活不是靠努力就可以完全掌控的,如何接受生命中的無奈與起伏,才是孩子終其一生都得學習的重要課題。流行,無所謂好壞,其間透露的訊息卻足堪玩味。這些日子來,電腦如雨後春筍般林立,寵物電子化,大家似乎已見怪不怪。我依稀記得好幾年前,電子雞開始上市的時候,孩子們幾乎人手一「雞」,很多中小學生因為著迷養電子雞而無法專心上課,當時教育部長吳京甚至提議設養雞場,以示民主開放。
2018-04-18

「麥胖報告」誰關心?小心孩子的肥胖危機

「世界太胖,一觸即發,抽脂斷食,束手無策;孩子末日,倒數計時,唯有他─力挽狂瀾。」這是近來一部紀錄片「麥胖報告」的廣告詞,讀來覺得十分寒徹骨。影片中,導演大膽的以身試「吃」麥當勞速食漢堡一個月,然後比較其前後體重及各種健康指標,目地在證實麥當勞速食對人體的殺傷力。誰該負起肥胖的責任,看過此片後,佩服導演的魄力與犧牲之餘,非常納悶他的動機,加上此片採用紀錄片的手法,其中有諸多類似「新聞」的訪談內容,若以娛樂的角度來看,絕對不吸引人。
2018-04-11

更年期保養 這樣飲食、運動及心理調適!

不管你是否已經步入更年期,年輕時,從飲食、運動及心理調適三方面累積資本,將比別人更有本錢享受老年生活。跟老一輩的阿媽們相比,現代的婦女幸運多了,至少在更年期來臨前,可以早一步認識它,並且知道如何有效防範。看看現在的銀髮族,駝背的漸漸少了,有些保養得當的阿公阿媽,甚至很難從外貌、體態上判斷出實際的年齡。如果尚未邁入更年期,專家建議,從飲食、運動及心理調適三方面做起,青春大業,越快越好!
2018-03-30

隱形的糖尿病

國內近一半糖尿病人不知道自己得病,以為要尿多、喝多、吃多、體重減輕才會開始警覺,其實,等到三多一少症狀出現,併發症的風險已大增,唯有及早確定自己是否血糖過高,才能提前揪出糖尿病。在學童紛紛回到校園的九月之際,報端出現這樣一則新聞:彰化地區有位母親想替剛升國一的兒子徵求專門訂製校服的廠商,因為他的兒子才154公分,體重卻重達165公斤,特大號的體型讓他的校服怎麼修改也不合身……,新聞還描述這位男生因肥胖而遭遇到各式各樣生活的不便,而他一餐必須吃3個便當的食量背後,身上還有糖尿病、尿酸過高等慢性疾病。
2018-01-26

新血糖管理

別以為得了糖尿病,就得與美食絕緣,新的營養概念是「吃多少」比「吃什麼」更重要,透過飲食管理、運動強化及藥物治療,糖尿病患將不必再為了血糖控制,與美食斤斤計較。隨著時代進步、醫療觀念演進,現在對糖尿病患血糖管理的方式,已經和過去有很大的不同,除了更人性化的飲食控制,針對現代人不運動的生活習慣,新的血糖管理原則在運動及藥物治療方面,都有了新的建議。
2018-01-24

糖尿病患如何享受生活?

糖尿病友的飲食與生活,要比一般人更注意細節,但若能因此提升健康意識,養成良好習慣,糖尿病友的生活也可以精采且自在!60歲的蘇阿姨患有糖尿病10多年了,由於糖尿病無法根治,她從那時起,便下定決心改變生活及飲食習慣,每天五點起來運動,遵奉少鹽、少糖、高纖維的飲食原則,她很有心得地說「我和這老朋友一直和平相處著,它改造了我的生活習慣,讓我過得更健康!」
2018-01-23

5招讓糖尿病友快樂出國出遊!

出外旅遊對一般人而言輕而易舉,但對需要時時監控血糖,且傷口不易癒合的糖尿病友來說,卻是個只可遠觀不敢褻玩焉的夢想,到底糖尿病友要注意什麼,才能平安、盡興地出遊?現代人越來越重視休閒娛樂,搭配周休二日的風潮,旅遊已成為國人最喜愛的休閒娛樂之一,但是患有糖尿病的朋友,卻常擔心手足容易受傷,或在旅途中血糖無法控制,視長途旅行為畏途。
2018-01-22

誰能拉自殺危險群一把?

國內外的研究顯示,自殺與情緒有很強烈的關聯。憂鬱症個案若生性悲觀、激進或自我控制能力欠佳,很容易在遇到經濟困境、生活重大事件,如:失落或人際關係不良時出現自殺行為。今年8月,美國一本專業期刊發表預測自殺行為的危險因子依序為1.曾出現自殺行為;2.個案本身主觀感受到明顯的憂鬱症狀;3.尼古丁或酒精依賴者。
2018-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