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學生",共有41筆資料

如何引領學生走出憂鬱?

近年來,憂鬱症學童的比例不斷攀升,作育英才的老師們要如何把情緒管理帶入課堂,且進一步篩檢出有憂鬱傾向的學童,並結合家庭及社區資源,引領學子遠離憂鬱。颱風前夕,一下子起風、一會兒太陽露臉的怪異天氣裡,台北市立圖書館國際會議廳坐滿一屋子各界教師,這群正放暑假的老師們犧牲一天假期前來參與研討會,研討內容與校園輔導憂鬱症個案工作有關。
2018-04-18

夜間睡眠不佳的負面影響,不亞於狂飲酒和吸大麻

研究發現:夜間睡眠不佳對大學生學業表現的影響不亞於狂飲酒和吸食大麻。一項發表於網路《睡眠》期刊,並於美國聯合專業睡眠學會年會中報告的研究指出,得到妥善休息的學生,在學業表現上較好,身體和心理上也較健康。
2018-03-13

非全職大學生較不易取得支持服務,需要更多關注

非全職大學生或未讀大學者若憂鬱症發作,相較於全職大學生,較不容易取得來自學校提供的健康保險、專業精神衛生醫療與支持服務,因此這群人的精神健康問題和治療需求,應獲得更多檢視和注意。
2018-03-07

孩子少憂鬱,董氏有方:樂動校園,用趣味讓學生跑起來!

憂鬱情緒及憂鬱症的問題,不只會發生在成人身上,根據董氏基金會歷年的調查(2002、2004、2010、2011)發現,台灣青少年中平均每5位就有1位有明顯憂鬱情緒需要專業協助。而情緒障礙的問題,容易使青少年產生偏差行為,小則出現家庭、人際關係的溝通不良,大則如藥物濫用、自我傷害、虐待、犯罪及暴力等。
2018-03-04

為何學校缺乏學生的情緒教育?專家點出問題出在校園心理健康人員不足!

學生自殺案件時有所聞,2017年9月,一名入學僅五天的北一女新生,選擇從住家頂樓一躍而下,結束生命。新聞上也曾報導就讀國小的學童,因為和父母發生爭執而衝動自殺,難道台灣的情緒教育出問題了嗎?學校心理健康課程是否太少?對此,中華心理衛生協會深入調查,發現超過五成的受試者認為,校園普遍缺乏心理健康課程,可能和校園缺乏心理健康專業人員有關!
2018-03-03

逾兩成大學生不會煮菜,您有教會孩子下廚嗎?

董氏基金會針對大學生進行調查發現,不與父母同住的學生,一週有超過5天午餐會選擇外食,晚餐也是相同比例;超過兩成大學生表示,自己完全不會煮菜,只好三餐外食!進一步比較會自己準備餐食與外食者是否會注重飲食均衡,會自己準備餐食者,有超過七成表示會注重健康,幾乎是外食者的兩倍!
2018-01-01

憂鬱蔓延大學城?引爆點是失戀、人際困擾、還是就業壓力?

大學,是青春的尾巴,人生中最璀璨的「黃金時期」,但台灣的大學生,近乎4人就有1人憂鬱情緒嚴重,需專業協助,令人不禁擔憂,大學生怎麼了?灑滿陽光的校園裡,為何蒙上憂鬱陰影?留著一頭飄逸長髮的林芳靜,打從大一剛入學,就因個性開朗,很快與班上同學打成一片,假日也常與一掛好友出遊烤肉,感情融洽。但是,升上大二後,同學發現芳靜跟以前不一樣了,上課時總是一個人坐在角落默默不說話,下課後也不和同學互動往來,臉上的笑容變少,看起來好像很累的樣子。
2017-12-28

彩繪心中一抹藍

對很多人來說,大學的生活如同披上光鮮亮麗的外衣,但在那外衣底下,不少學子懷抱濃得化不開的藍色憂鬱。面對新世代大學生的憂鬱症,治療方法當然也不能LKK,看醫師與心理諮商師如何幫助他們走出胡同,繼續彩繪人生。莊德凱是名五專學生,升上專四後,開始對未來的生涯該怎麼走感到徬徨。功課並不是頂好的他,背負家裡的殷殷期待,家人希望德凱繼續升學,但他覺得自己無法考上學校,另一方面又想以讀書逃避工作,因此吃不好、睡不著。更糟的是,他開始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渙散,常常自責,功課也一落千丈。德凱究竟怎麼了?
2017-12-28

藍色風暴來襲,學校能做什麼?

和青少年相較,大學生的生活重心不全在學校,但很多人不知道校園提供的資源其實很豐富。當身心遭憂鬱吞噬,學校往往是第一線的救援者,他們提供了哪些管道?如何將學生救出風暴?位在半山腰上,有寧靜的空間與寬闊的視野,學生或坐或躺,自在地聊天,傍晚時分還可坐在陽台眺望市區,暫時將煩憂拋諸腦後。
2017-12-27

當大學之門變成藍色大門

「當初是爸媽要我填這科系,哪知道會有今天?只要再被當一科就二一了,可怎麼辦?」、「每次看到她就情不自禁地緊張,真希望能和她說句話」、「為什麼全天下的男生都是外貌協會,胖一點就沒人理?」大學生活怎麼和我原先預想的不一樣......董氏基金會2005年調查顯示,大學生近乎每4人,就有1人憂鬱情緒嚴重,需專業協助。當大學窄門越來越寬的同時,憂鬱的藍色大門似乎也正啟開。
2017-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