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性",共有802筆資料

異位性皮膚炎想止癢 10大保養治療地雷別踩

台灣一年有86萬多人次因異位性皮膚炎就診,患者常反覆搔癢、抓到流血流膿、常失眠。除類固醇,還有哪些藥物可止癢?身為病友的皮膚科醫師,分享異位性皮膚炎最新治療進展及10大保養細節,盼病友都能保持良好生活品質。
2023-05-31

治療三陰性乳癌 免疫療法 標靶治療效果及費用解析

三陰性乳癌若發現得晚,快速惡化與轉移,復發率及死亡率偏高,是難纏的乳癌類型。治療後轉移或復發,產生抗藥性怎麼辦?增加生機的免疫治療是什麼?健保給付藥費嗎?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可在什麼情況下使用?效果如何?且看醫師解說。
2023-04-13

類風濕性關節炎 退化性關節炎 痛風症狀圖解區別 對症治療免失能

病友數多的免疫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於50歲與65~80歲女性,和「退化性關節炎」症狀有何不同?如何區別?其會造成關節疼痛腫脹,甚至手部變形,除了類固醇、抗發炎藥,新式生物製劑、免疫調節劑治療效果如何?
2023-04-12

肩頸痛 腰膝痛 關節痛常復發 中醫浮針為何能止痛?怕針痛 暈針的人可治療嗎?

肩頸痠痛、腰痛、坐骨神經痛、膝蓋痛、網球肘或肩周炎的疼痛時好時壞,做了復健科的電療、牽引、徒手治療,還是反覆發作嗎?有報導指出中醫的浮針療法能緩解疼痛,其止痛原理為何?治療時又要注意什麼?
2023-03-16

類風濕性關節炎 紅斑性狼瘡等免疫疾病有遺傳性 當心環境因子及藥物誘發

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自體免疫疾病會遺傳,且不只遺傳自父母,和父或母的家族成員都有關;然而,不見得所有人都會出現免疫疾病,是否發病,3大環境因素及藥物扮演關鍵角色,有紅斑性狼瘡家族史者尤其要避免2種藥物!
2023-03-13

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燥症等免疫疾病人數增 這些症狀超過3個月應警覺

截至2022年底,台灣有重大傷病卡的自體免疫疾病病友已超過13萬人,且每月新增數百位病患。什麼是免疫疾病?和過敏有何差異?哪些症狀頻出現,該警覺自己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燥症或紅斑性狼瘡等免疫疾病患者?
2023-03-03

常頭暈頭痛 無力恐腦中風!定期2檢查避免中風或血管性失智

腦血管疾病在國人十大死因排名第四,平均每年奪走一萬多條性命。腦血管疾病中,又以「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比例最高。除了控制三高,定期做2檢查,可提前了解顱內外血管狀況,給予合適的治療,減少腦中風的發生。
2023-02-10

育齡女性缺鐵性貧血率14%!專家教你5招吃對食物補鐵

據調查,我國19-44歲女性缺鐵性貧血盛行率為14%,日常易頭暈、感覺疲勞,甚至嚴重頭痛,該如何正確補鐵?營養師建議,補鐵的方式以攝取足量的天然原型食物為主,而避開不適宜的食物、吃對飲食更能提高鐵質吸收率!
2023-01-31

氣喘 異位性皮膚炎如何食補?中醫推薦穩定免疫力養生食譜

冬天早晚寒冷,有些過敏體質者吃完薑母鴨、羊肉爐後,會誘發異位性皮膚炎、氣喘等症狀,所以天冷時不敢與家人或好友一起進補,擔心身體陷入發炎險境。中醫師指出,過敏體質者並非完全不能食補,注意幾項原則,就能和親友一起食療養生!
2023-01-31

陪伴時 記得等等那些「難搞少年」

我們都曾是青少年,或許也曾是難以捉摸的難搞少年,但和青春期孩子互動時,多數父母還是無法完全理解他們的真實需求;更別說若孩子深陷憂鬱或焦慮情緒時,所顯現的多變症狀,對父母而言,「陪伴」是難解的課題與挑戰……
202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