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研究",共有56筆資料

高學歷孩子變啃老族,如何鼓勵他別再讓爸媽養?

在研究生滿街跑、高階工作卻沒有相對增加的情況下,畢業卻不就業、零收入的靠爸族愈來愈多。當家裡出現啃老族,父母該怎麼鼓勵他們出去闖一闖,為自己的未來打算?大環境的經濟難題加重了許多人肩上的負擔,有些父母辛苦了一輩子栽培孩子,就是希望孩子未來至少有能力養活自己、獨立自主;但不知為何,有些念熱門科系、擁有高學歷的資優生,即便擁有令人羨慕的光環,畢業後卻選擇窩在家裡讓父母養,到底他們在適應社會上出了什麼問題?
2018-06-01

長壽不一定樂活?快來看看你是不是健康老人

根據內政部公布的數據,臺灣平均壽命已達80歲,但衛福部統計卻發現,國人健康餘命只有71.2歲,也就是說,國人晚年平均近9年臥病在床。相較於過去總是以有無慢性病為判斷指標,這幾年,愈來愈多專家認為,「睡得好、吃得好、常活動、樂天知命」才算是健康老人。
2018-06-01

焦慮少年,長大易憂鬱

根據一項紐西蘭的研究顯示,罹患焦慮疾病的青少年成年後較容易產生心理及藥酒癮問題。研究者觀察964位14~21歲被診斷為有廣泛性焦慮症、分離焦慮症、社交畏懼症及恐慌症的青少年,結果發現他們在成年期初期較容易罹患藥物濫用症、憂鬱症或焦慮症,且青少年期出現焦慮症的類型愈多,成年期初期出現憂鬱症的可能性及嚴重性愈高。
2018-05-30

澳洲研究:雙性戀者更易焦慮、憂鬱!

雙性戀者比常人更易焦慮、憂鬱,5月號英國精神醫學月刊報導,澳洲一項實驗發現,確認自己為雙性戀的年輕人或中年人比常人容易焦慮、憂鬱及有負向的想法,更容易發生心理疾病。此研究從 1999.2001年,訪談了 4824位年齡介於 20.24歲及 40.44歲的人。研究者指出,沒有明確的異性戀或同性戀傾向是嚴重的壓力源,加上與傳統性觀念相左所背負的壓力,使雙性戀者比常人更易焦慮、憂鬱。
2018-05-09

美憂鬱人口遽增,研究建議將心理健康納醫療險

根據美國聯邦健康數據顯示,將近830萬名美國成人(約占3.4%美國人口)飽受嚴重心理精神困擾,比以往的統計還要高(之前的數據低於3%),自殺率也不斷攀升。然而,一項發表於《精神科服務》期刊的研究指出,許多人卻得不到他們需要的幫助。
2018-05-09

婦女不愛運動藉口多

說到運動,女性似乎比男性有更多藉口不運動,一項研究調查了1220位女性及598位男性,結果發現,男性從事運動的比例高於女性,而女性在研究中大都表示,不運動是因為有許多「個人因素及障礙」。 調查中發現,多數人不運動的藉口有四種:沒時間、太累了、工作時的運動量已足夠及不想運動,其餘還包括天氣不好、孩子難帶等理由,而女生運用這些藉口不運動的比例高於男生。
2018-05-02

愛,要在自由之下飛翔

不是每個偷嚐禁果的孩子都得接受血淋淋的教訓,再多的責罰已無濟於事,當務之急唯有付出關懷與了解性愛本質才能徹底解開青少年心中的盲點,給予重新接受自己的機會。從歷年來所做的研究中,不難發現青少年婚前性行為的比率有不斷增加的趨勢。台北市的五專 5年級有約會的學生與 10年前相較,女生在性行為方面的比率有明顯增加的情況,由 6.9%至 26.7%,男生增加的比率則較為緩和,由 35.2%至 37.5%。
2018-04-18

許我安全百分百的食物!

世界沒有完美的食物,但是有完美的選擇。每種食物都有好處和壞處,只要有聰明的考量及政府的把關,離完美就不遠了! 玲玲是一位活潑、外向、又好動的國中生,健康狀況一直都不錯,但就在初經來潮的第二天,卻在升旗典禮中昏倒了,同學急忙將她扶至保健室,由駐校醫生為她做身體檢查。玲玲睡了一會後醒過來,「奇怪!我怎麼會莫名其妙地昏倒呢?」坐在身邊的校醫看她醒了,幫她倒了一杯水。「玲玲,妳醒了呀!我剛剛幫妳做了初步的血紅素檢測,發現妳有貧血的現象,回到家後,要請媽媽幫妳煮碗豬肝湯補補身體。」
2018-04-11

青少年心事誰人知?借鏡美國推行ADAP計畫,有助青少年遠離憂鬱!

少年維特的煩惱誰人知?不是爸媽、不是老師,大部分的青少年有心事都會跟同儕說,但當同學不太對勁,該如何幫助他呢?根據一篇2017年12月發表於《美國公共衛生期刊》的研究指出,青少年憂鬱症覺知計畫(ADAP),可促進憂鬱青少年為自己或同儕尋求協助。
2018-04-09

從Instagram照片,也能揪出潛在憂鬱症者

一項發表於EPJ資料科學期刊的研究指出:觀察Instagram照片所透露的視覺線索,或許可以預測人們是否正受憂鬱症所苦。研究者哈佛大學心理系Andrew Reece表示,從設計的電腦軟體可以掃描隱藏在照片中的線索,且其診斷出人們罹患憂鬱症的機率高達7成。
2018-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