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專欄

憂鬱症患者容易自殺嗎?

自從藝人倪敏然不幸自殺身亡後,媒體將憂鬱症患者尋短的議題,報導的沸沸揚揚,令社會十分關切;也有學者檢討,媒體報導太多負面消息,讓民眾的情緒受到衝擊,須加強自律。無論如何,憂鬱症病友與自殺的關係,已值得重視。過去的研究報告指出,自殺患者中,有五成罹患憂鬱症,二至三成是重度憂鬱症的病患;反過來說,在重度憂鬱症的個案中,四至六成患者曾經企圖自殺,10~15%會死於自殺。另有報告顯示,重度憂鬱症患者較一般人的自殺危險率高20倍。這些資料足以讓人警惕,需注意重度憂鬱症病患可能發生尋短的悲劇。然而,這群病患自殺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2017-12-25

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和孩子一起在家乘風破浪探險去吧!

天氣冷和孩子待在家,除了畫畫、閱讀、桌遊......,還有什麼遊戲能親子同歡呢?不妨教孩子唱「捕漁歌」搭配豐富的肢體動作,還能激發孩子的創造力,親子一起來趟海洋的探險吧!
2017-12-22

如何教家中老年長輩,不要隨便亂吃藥!

老年人常患多種疾病,用藥相對複雜,一個不小心,當心治病不成反「致病」!
2017-12-20

每天窮忙好累啊!給自己一股安靜的力量吧!

每天早上醒來,就有好多的事在腦海中打轉?家庭主婦腦中腦中排著今日的行程:送小孩上學、哪些家事要做?有什麼東西要採買?上班族看著手錶趕著車,腦中想著早上會議還有哪些東西要準備?哪個案子應該要怎麼寫?每天像個陀螺轉啊轉,你的身體和心靈,有安靜的時刻嗎?在這個資訊爆炸、窮忙的時代,你需要安靜的力量。每天讓自己安靜放鬆一下……你會得到更多的力量!
2017-12-15

銀髮族如何看病就醫、正確用藥?

爸媽步入老年,年紀大了老是說這裡痛那裡痛,但是又說不出哪裡痛?不知道是真有疾病還是無病呻吟,想帶爸媽去看醫生可以怎麼準備,才能讓看診更有效率?看診後若需服藥,降血壓藥、降血糖藥……每天要吃的藥那麼多,副作用會不會交互作用?本篇也教銀髮族管理自己的藥物,讓服藥更安全放心。
2017-12-13

怎麼閃避痛風地雷?

在寒流來襲的冷冬裡,能吃上一碗熱呼呼的燒酒雞或薑母鴨,可說是人生一大樂事。不過,對於痛風患者而言,面對這些美食要懂得「適可而止」,否則痛風發作,就「只痛不樂」了。到底什麼是痛風?曾有痛風患者形容,那是一種「連風吹過都會痛」的疾病,每次發作總令人痛得哇哇叫。就醫學上來說,痛風是尿酸的新陳代謝失調,導致體內尿酸過多,沉澱在關節,引發手指、腳指、膝蓋等關節處發炎、腫脹的疾病,如果一直不管它、延誤就醫,長期下來將導致關節退化變形。
2017-12-11

如何用心傾聽身體的聲音

我們耳朵幾乎沒有休息,一直在聆聽「聲音」。一天早晨起來,或許是被蟲鳴鳥叫聲叫醒,但最有可能是惱人的鬧鐘聲。整裝出門,公車、大客車駛過的聲音,塞車車陣中不耐煩的喇叭聲,進到辦公室,同事討論的聲音、客人來電的電話響此起彼落。下班回到家,打開電視,24小時不停播的各種新聞媒體、談話性節目喋喋不休。
2017-12-07

瞑想之森

死亡話題多少都被人認為是個禁忌,火葬場也不太有人想去,但竟有一個火葬場變成了一個景點?日本建築師伊東豊雄的「瞑想之森」就破除了這樣的禁忌……
2017-12-07

關懷支持,讓中風者再展笑顏

民國72年以來,腦中風一直位居台灣10大死因的第2位,僅次於惡性腫瘤。衛生署統計,台灣每年約有1萬4千人死於腦中風,尤其是40歲以上的成年人,腦中風是造成身心殘障的主因,值得重視。然而,民眾往往只注意中風病人癱瘓的肢體是否有進步,較少關懷情緒問題。 「中風後憂鬱症」其實很常見,醫學文獻報導的盛行率為20~50%;過去的研究顯示,中風後發生憂鬱症的因素包括:1.中風後肢體殘障的嚴重度:肢體殘障越嚴重,憂鬱症的機會越大。2.中風的部位:一般而言,左側額葉及顳葉部位中風,較易發生憂鬱症。3.神經傳導物質耗盡:中風時腦部受損的位置如在藍斑或額葉,可能會破壞正腎上素的產生或傳導,引發憂鬱。4.家庭支持系統:如果病患在中風前與家人(特別是配偶)關係良好,較不易罹患憂鬱症。
2017-12-05

老人要防跌,居家規劃的7個小提醒

老人最怕跌!55歲的王太太有次不小心從摩托車上跌下來後,一跌髖骨破裂,必須手術治療且需休養三個月,醫生警告,日後要小心別再跌倒,再跌一次恐要換人工髖骨。老人不禁跌,跌倒後不僅復原緩慢,還可能因臥床養病而快速失能,想避免爸媽滑跤受傷,關鍵就在於打造安全無障礙的家居空間!
2017-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