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心",共有1584筆資料

跑步姿勢會影響慢跑心情?

根據董氏基金會調查,臺灣平均每7個青少年,就有1個有明顯的憂鬱情緒,需尋求專業協助。歷年調查也顯示,國高中生選擇「運動」為紓壓方式,僅排在第八名,排在「聽音樂、唱歌」、「找同學朋友說」、「睡一覺」等方式之後;但因情緒不好而運動的學生,七成以上都覺得運動後心情有改善,能有效達到紓壓效果。因此董氏基金會自2010年起,結合企業與各級學校共同進行樂動校園推動計畫,為了鼓勵兒童青少年多運動,今年主辦單位特地找來台灣羽球一哥周天成當代言人,希望能讓更多人加入跑步紓壓的行列。
2019-01-16

大學學測 考生及家長陪考必知的重點

每年1月的學測,是高中考生面對未來人生的重頭戲之一,隨著前幾日的考場公布,相信讓許多家長和考生的跟著緊張起來。關於大學學測考試、公布答案、成績單寄發等這些重要時程,家長搞清楚了嗎?若要陪考,有哪些考場規則、注意事項可以適時提醒孩子,午餐點心怎麼準備?還有哪些小細節可以幫到孩子,讓孩子安心應考呢?
2019-01-14

碰到親友拉保險或直銷,怎麼拒絕才不傷感情?

低薪世代,愈來愈多小資族積極尋求兼差管道,也讓直銷公司的宣傳手法和經營方式不得不因應潮流改變。愈來愈多傳直銷公司運用Facebook、Line等社群媒體平台,透過建立臉書社團和Line群組,一邊銷售商品,一邊招募經銷商,成為一種「社交銷售」的新商業模式。不可否認,直銷若經營有術,確實可做為一筆收入來源,但對於沒興趣經營的人而言,被親友瘋狂推銷真的是苦不堪言!假如在做直銷的熟識親友,積極拉攏自己做下線,究竟該怎麼拒絕又不傷感情呢?
2019-01-07

那些《比悲傷更悲傷的事》教我們的愛情課題

由劉以豪、陳意涵主演的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上映不到一個月,票房就突破2億台幣,榮登2018年最賣座電影,片商也打鐵趁熱,釋出粉絲敲碗期待已久的電影主題曲《有一種悲傷》劉以豪版本。雖然該片翻拍自2009年南韓電影《最悲傷的故事》,但是當年的韓國電影並不賣座,直到導演林孝謙改編翻拍,加重了劇中配角的感情戲,才讓原本老套的劇情增添幾許味道,也將整部作品的揪心程度推到更高的境界。
2019-01-07

當親友被另一半情緒勒索,該如何打醒他?

筱琦就讀大學的弟弟平常很節省,但不知道為什麼最近跟父母要零用錢的次數變多了。某次姊弟倆促膝長談,筱琪才發現,原來弟弟為了取悅新交的女朋友Mandy,已經把過去一點一滴存下來的積蓄都花光了!而且Mandy似乎完全不體諒弟弟手頭緊,要求愈來愈多,前一天還說想要一台蘋果新出的電腦,甚至說出:「你不是愛我嗎?那就買一台給我啊!」讓弟弟開始認真上網找打工資訊,就為了讓她開心!令筱琦苦惱不已,不知道該怎麼在不傷及姊弟感情的情況下,打醒默默付出的傻弟弟?
2019-01-03

過年長輩關切像質詢,面對尷尬問題怎麼答

你有「過年恐慌症」嗎?每年春節團圓都令你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嗎?網路平台《網路溫度計》曾公布過年最不討喜的10大話題,「什麼時候結婚啊?」被列為網友年節最不想面對的尷尬話題榜首,其他像是「交男(女)朋友了沒?」、「薪水怎麼樣?」也都榜上有名。其實,只要掌握幾個對話原則,就能在過年期間跟長輩愉快相處,本文請來兩位心理師教你,面對長輩犀利質詢,怎麼接招不失禮!
2019-01-02

忍了半輩子,老後婚姻失和,只能卒婚嗎?

根據內政部統計處的資料,結婚25~29年夫妻的離婚率,自1994~2004年間成長了4倍,就連結婚30年以上的夫妻,離婚率也增加了3.8倍。當退休後,家中出現空巢期,夫妻獨處時間變多、衝突也容易增加,究竟老夫老妻共同生活了大半輩子,不想再忍下去時,該怎麼溝通才對?除了離婚以外,還有別的選擇嗎?
2019-01-02

子女和父母溝通,要懂的應對藝術

孝道是華人傳統文化中的一種美德,然而,在臺灣許多50歲以上的父母眼中,「孝」就是「順」,好像有「順」才會有「孝」。因此,父母常在不知不覺中使用「情緒勒索」的方法,迫使子女妥協、表達孝順。研究指出,人會隨著年紀增加而愈來愈固執,面對愈老愈難溝通的父母,專家建議透過四個步驟來杜絕情緒勒索!
2019-01-02

婆媳問題都是親子問題?小夫妻怎麼面對控制狂父母

對許多新婚夫妻來說,婆媳關係是婚姻生活中最難解的習題,尤其先生夾在媽媽和太太中間,需要很高的智慧調解溝通。其實想控制子女的父母,大多源自於自我匱乏與夫妻系統失能,小夫妻要先面對自己的感受,了解愛父母不必埋葬自己的幸福,再關注父母為什麼會焦慮、不安,協助父母修補關係,才可能打破過度控制的循環……
2019-01-02

別抓著孩子過生活,50歲後提早準備人生下半場

當兩人結婚後,要互相扶持照應的甜美承諾,不知不覺在光陰與現實中磨損,有些父母無形中將生活重心轉移到孩子身上,將孩子遞補為伴侶的角色,不自覺的成了別人口中指控的「控制狂父母」,讓孩子感到龐大壓力,不時想逃。如何避免這一切,不靠孩子刷存在感,有些事你現在可以先明瞭……
2019-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