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心",共有1527筆資料

用心「玩」生活,解放身心更幸福

美國有句俗諺:「只工作不玩耍,聰明的人也變傻(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由此可知,玩,可不是小孩的專利,如果只顧著工作不玩耍,大人可能會越來越緊張,憂鬱。該如何在生活與工作之間找到平衡?不妨試著為生活創造一些樂趣,例如:搜尋最新的活動與展覽,參加手作或烘焙課,動手玩玩具,回想小時候的夢想,揹起行囊去旅行……。勇敢嘗試新事物,藉由各種不同的經歷,發掘熱情,就能與自己的內在開心對話,同時解放身心。
2018-07-03

你有一顆和李登輝一樣的心?

前些日子,李前總統赴日就醫,引起軒然大波。一時之間,大家也搞不清他得了什麼病,為何心臟還放了五根「支架」?究竟李登輝患的是哪一種心臟病?「支架」又是什麼樣的治療技術?冠狀動脈是輸送養分、氧氣到心臟肌肉細胞的動脈血管,冠狀動脈疾病是指這些血管發生狹窄進而造成心臟肌肉缺氧的現象,此血管狹窄大都由於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所致,在冠狀動脈狹窄初期(此時冠狀動脈狹窄的程度一般小於該動脈直徑的50%),由於不會顯著影響血液流通,因此病人沒有臨床症狀,而心臟的機能檢查,例如運動時的心電圖也沒有顯示缺氧的變化。
2018-07-03

父母的教養態度,決定孩子有沒有玻璃心

有些在愛的教育中長大的孩子,有著脆弱敏感的玻璃心。不想教出玻璃心、挫折容忍度低的孩子,在情緒教育這條路,父母該如何做?孩子有情緒時,爸媽的反應會關係到孩子對情緒的處理模式,如果處理不好,可能被孩子情緒勒索,或者教養出一個愛哭鬧,挫折力很弱的玻璃心孩子,該如何妥善應對,才能避免陷入更嚴重的情緒漩渦中?
2018-07-02

自助旅行V.S跟團旅行,樂齡族適合哪一個?

國內調查顯示,民眾退休後最想做的事,分別是「旅行」、「當志工」和「照顧孫子」。尤其是都會地區的民眾,退休後前2~3年,頻繁出國旅遊幾乎成為常態。而旅遊的首選,6~7成是參加中長天期的團體行程,2~3成跟著家人或友人半自助出遊,只有少部分樂齡族選擇當背包客。退休後想出國玩,到底該自助旅行,還是跟團旅遊呢?
2018-07-02

如何孤單不寂寞,讓獨處感到自在?

「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是否心中不時會響起這種寂寞的旋律呢?在網路科技發達的世代,寂寞已不再只發生於年長者或獨居者身上。根據一篇2018年4月發表於《劍橋大學心理醫學雜誌》的研究指出,相較於同年齡人,孤獨的年輕人發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失業的機率較高。
2018-07-02

和人工反式脂肪說再見,另要小心飽和脂肪陷阱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年5月呼籲,目標在未來5年內杜絕食品中的人工反式脂肪,以幫助全球對抗心血管疾病。為避免食品中所含人工反式脂肪酸對人體健康之危害,臺灣衛生福利部亦公告自2018年7月1日起(以產品製造日期為準),食品中不得使用「不完全氫化油」,違反者將依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8條,命令限期改正,屆期不改正者,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
2018-06-29

用心關懷,給父母幸福到老!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65歲以上的人口占全年總人口數的7%以上,可稱為老人國,而現今臺灣65歲以上的人口已占總人口數的11.32%,且未來還會持續攀升。你知道這群約264萬的老年長者,最擔心哪些問題嗎?
2018-06-27

運動提升專注力,8成跑者很有感!

跑步不僅能增加心肺功能、讓心情變好,調查發現,持續且規律的運動可以提高工作和讀書的專注力!為此,董氏基金會與體育署自2015年起便開始合作推廣大跑步計畫,三年來,全臺高中職以下學生近乎每5人就有1人參與跑步及上網登錄,其中臺中市、新北市及桃園市累積里程數最多,堪稱全台最會跑的縣市!
2018-06-25

有慢性病的銀髮族,可以做哪些運動?

能持續運動是很好的習慣,尤其對熟齡族、慢性病患等特殊族群,運動更有助於健康,然而,這些人靈活度不比一般人,運動時須特別小心,要視自身的體能狀況而定。另外,運動的強度也因生理情況和外在環境而異,最好透過專業的檢測、或逐量增加以瞭解體能極限。
2018-06-25

老人常見的3種慢性病,該如何避免藥物副作用?

隨著年齡增長,身體器官的退化和免疫力的下降,讓銀髮族在疾病與用藥上,比青壯年人複雜得多,統計顯示,臺灣65歲以上老人平均患有2種疾病,每日使用4種藥物。其中,又以糖尿病、高血壓和骨質疏鬆症佔最多數!當服用的藥物種類繁多,該如何避免藥物之間產生交互作用?服用藥物時,又該有哪些注意事項?
2018-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