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熟齡照護

> 退休準備

4招肌力運動治療退化的關節,揮別膝蓋痛

有些人一過中年,常覺得腰痠背痛,走點路就腳痠,能做的事越來越少,生活越來越沒有樂趣,這個「年齡限制」最早可能發生在50多歲,但也有70、80歲的人,體力比年輕人還好,從不覺得年齡限制了生活。為何有此差異?讓專家告訴你保持活力的祕訣!
2020-04-27

當孫子離家,爺奶怎麼調適空巢人生

當整天陪在身邊的孫子女因為要上學,被父母接回家裡後,生活頓失重心的爺爺奶奶會有強烈的失落感,如果這種負面情緒未獲適當的紓解,就有可能引起憂鬱症。專家提醒父母,老人家往往需要一段時間調適孫子女不在身邊的落寞,所以,最好「漸進式」地從阿公阿嬤身邊接回孩子,讓爺爺奶奶可以慢慢適應。
2019-03-28

別抓著孩子過生活,50歲後提早準備人生下半場

當兩人結婚後,要互相扶持照應的甜美承諾,不知不覺在光陰與現實中磨損,有些父母無形中將生活重心轉移到孩子身上,將孩子遞補為伴侶的角色,不自覺的成了別人口中指控的「控制狂父母」,讓孩子感到龐大壓力,不時想逃。如何避免這一切,不靠孩子刷存在感,有些事你現在可以先明瞭……
2019-01-02

退休後,如何轉變心境?4步驟讓自己勇敢追夢

不論是到社區或海外做志工,享受「施比受更有福」的快樂,還是嘗試過去一直想學卻沒機會碰觸的芭蕾舞或薩克斯風,亦或是安排一趟夢想已久的旅行,都是「自我實現」的一種體現。很多人會建議退休後頓失重心的人勇於追夢,做個夢想實踐家,但專家指出,「夢想」不一定是完整、龐大的計畫,只要實踐時能感覺快樂,就能讓日子過得圓滿又充實……
2018-11-29

正向看待老化,有助於老年人因應壓力

根據一項2016年發表於老年學期刊的研究指出,對於老化抱持正向態度,讓老年人面對壓力情境時較有彈性。
2018-09-12

從飲食和運動著手,靠自己幸福終老!

常聽人說,上了年紀以後,吃得營養很重要!但到底該怎麼吃?怎麼計算營養吃得夠不夠?又該如何運動,才能對抗老化,愈動愈健康?老一輩的人常說:「養兒防老」,但在少子化的趨勢下,如果還以為養兒真能防老,可就大錯特錯了!由於現在社會競爭激烈,孩子在外地工作的比例甚高,要是自己身體出狀況時,孩子難以趕回身邊照顧,身為父母的你該怎麼辦?
2018-08-31

55歲前從工作出走,需要什麼當後盾?

不少現代人為追求高品質、高享受的生活,常一領到薪水就買名牌行頭或吃喝玩樂,淪為月光族,更別說有餘錢投資未來……但少了健康和財務當後盾,退休後想環遊世界或追求夢想,可能終將成為泡影!「我退休後想環遊世界!」「我退休後想搬到鄉下種花養鳥,過清靜的生活!」退休,多麼令人嚮往的日子!不用再面對忙碌的工作、不必再擔心孩子的學業,可以擁有完全屬於自己的生活。可是,要過這樣的生活,你準備好了嗎?
2018-01-15

除了勞退,還能靠什麼養老

沒有錢卻活得很長,對退休的人而言,是最恐怖的一件事!根據調查,退休後,有44%的人最擔心「錢不夠用」,若錢真的不夠用,人人期待的退休夢想,到底是精彩生活的開始,還是另一場人生惡夢的開場?每每看到電視上出現綠色山林中白牆紅瓦的洋房,總夢想自己退休後,一定要過著像彼得.梅耶在《山居歲月》裡一樣悠閒的步調,以慰勞自己辛苦大半輩子的生活……但看看銀行的存款,你覺得足夠支應退休後20年的開支嗎?
2018-01-13

享受時間幫你賺錢的快樂

現在報章雜誌、新聞節目大談投資理財之道,有的人靠投資理財,把60萬變成1000萬,利滾利之下,已準備好退休,但也有人連老本都賠了下去,只好延後退休,繼續拚命工作,這中間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一樣理財,卻有如此大的差別?第一金控私人財富管理部副理孫娟娟說:「許多人在退休規劃上,常犯的錯誤為:1.開始得太晚;2.投入得太少;3.理財方式太保守。」她指出,年紀大了以後,所能承受的風險愈低,本金自然愈大,愈年輕開始投資,付出的本金則愈少,「因時間就在幫你賺錢!」
2018-01-12

活用保險規劃人生

人的一生中,有3件事是無法預知的,何時會生病?何時會發生意外?何時會死亡?若這些事不小心發生,怎麼做才能保障自己與家人的未來?目前國人的保險投保率已高達175%,平均每人有近2張保單,但根據保險公司調查,台灣仍有1,250萬人認為自己的保障不足,還想再投保。
2018-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