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症狀",共有166筆資料

緊密的親子關係讓年輕成人更樂觀、戀愛品質較高,且壓力和憂鬱症狀較低

531是世界無菸日,擔心孩子因壓力大或受同儕影響而吸菸或使用有害物質嗎?多和孩子溝通、互動,讓他信任與自己相處吧!2023年發表於《JAMA網路開放期刊》的研究指出,與青春期的孩子有良好的親子關係,有助於其成長過程的身心健康,並能降低其尋求尼古丁等成癮物質作為慰藉的程度。
2023-05-30

​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危險群!熟記症狀快就醫

因防疫鬆綁及免疫負債,夏天好發的腸病毒目前正處於高原期。腸病毒71型、D68型、克沙奇B型、伊科型有重症致死機率,威脅5歲以下幼童健康,即使已就醫,當小孩出現4類重症症狀,應儘速轉大醫院診治!(2023/6/22更新報導)
2023-05-10

更年期症狀快篩、調適4招 幫自己超前部署

「更年期」是女性擘畫「生育期」與「非生育期」的分水嶺。月經週期會變動,趨向停經,體內荷爾蒙濃度也改變,可能熱潮紅、盜汗、失眠、煩躁或憂鬱、變胖。面對更年期不適,醫師提供快篩症狀評估表、調適4招教女性超前部署,維持安適的生活品質!
2023-05-04

更年期苦於熱潮紅、盜汗 補充荷爾蒙要注意什麼?

「更年期」可能長達10年,哪些人需要補充荷爾蒙?補充荷爾蒙可減緩熱潮紅、大量流汗,但對改善「情緒波動」效果較弱?擦拭含荷爾蒙成分的藥膏,比口服荷爾蒙更能降低致癌風險?諸多疑問,讓專家告訴妳正確解答!
2023-05-02

港星吳耀漢病逝 晚年每天洗腎!善用免費健檢 提早發現腎臟病與腎衰竭

資深港星吳耀漢4月10日離世,享壽83歲。他晚年受腎衰竭所苦,腎功能僅剩1成,每天必須洗腎。台灣約200多萬名腎病患者,其中高達九成不自覺可能需洗腎。腎臟病惡化不易發現,能警覺的方式只有「定期做對健康檢查」……
2023-04-14

類風濕性關節炎 退化性關節炎 痛風症狀圖解區別 對症治療免失能

病友數多的免疫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於50歲與65~80歲女性,和「退化性關節炎」症狀有何不同?如何區別?其會造成關節疼痛腫脹,甚至手部變形,除了類固醇、抗發炎藥,新式生物製劑、免疫調節劑治療效果如何?
2023-04-12

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燥症等免疫疾病人數增 這些症狀超過3個月應警覺

截至2022年底,台灣有重大傷病卡的自體免疫疾病病友已超過13萬人,且每月新增數百位病患。什麼是免疫疾病?和過敏有何差異?哪些症狀頻出現,該警覺自己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燥症或紅斑性狼瘡等免疫疾病患者?
2023-03-03

樂齡族別輕忽帶狀疱疹!皮蛇長在這3大部位很危險

台灣人每3人就有1人可能得帶狀疱疹(俗稱皮蛇),然而,不少人誤以為「生活型態健康不會得」。醫師提醒,若曾感染水痘,康復後病毒仍留在體內,等年老免疫力下降,再復發便成為帶狀疱疹。若長在3大部位可能影響視力、聽力甚至會失禁,輕忽不得。
2023-02-24

連假怎麼安排?大自然中散步能緩解憂鬱和焦慮症狀

連假將近,要紓緩累積的壓力,別只是待在家中休息,接觸大自然、戶外踏青有助緩解負面情緒!根據挪威科技大學近期發布的一項研究指出,森林療法(forest therapy)能有效緩解焦慮和憂鬱。
2023-02-23

在團體社交中被孤立?可能與憂鬱症狀有關

進入後疫情時代,逐漸恢復面對面的人際互動,但疫情期間有憂鬱、焦慮症狀者大增,回歸社交互動,要多注意親友的情緒狀態。研究指出,有憂鬱症狀者花較少時間社交互動,而憂鬱症狀愈多,其團體互動占社交總時間的比例就愈小。
2023-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