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症狀",共有166筆資料

過敏的頭號殺手-塵螨

根據環保署研究公布,台灣每100 戶人家,95戶家中有(虫蹣),含(虫蹣)數超過100隻,就有可能引起氣喘、過敏性鼻炎、打噴嚏、流鼻水、紅眼睛等過敏症狀。陳太太是一位「四合一寶寶」的母親,第一胎生下小寶,兩個月大時即罹患異位性皮膚炎,到了一歲左右,小寶又因感冒引發氣喘,更不幸的是,小寶後來陸續被診斷出鼻炎、皮膚炎,醫師說小寶是個「四合一寶寶」。
2018-04-25

疼痛的隱喻

這陣子,周邊親友不約而同提到,黏人的下背痛令他們十分苦惱,有時痛起來像刀在剮,坐立難安、寸步難行。他們嘗試各種療法,只求不痛,然而,不痛就表示沒問題嗎?下背痛就像發燒,不是疾病,是症狀,病因從肌肉韌帶拉傷、姿勢不良、脊椎關節炎、坐骨神經痛,到婦科或內科疾病,甚至腫瘤轉移都有可能。假如治療只求不痛,麻醉藥也能達到效果,況且疼痛是種指標,貿然止痛,問題沒有解決,疼痛當然可能再發,甚至延誤病情診斷。因此,下背痛來襲時,除了緩解疼痛,疼痛背後傳達的嚴肅警訊,更要留意。
2018-04-25

心肌梗塞與心律不整、狹心症、心絞痛等心臟病症狀如何區分

看似腸胃、筋骨出了問題的胃痛、肩頸酸痛,肇因竟是每天平均奪走31條人命的心肌梗塞,即使不是高危險群也不能大意。國際大導演李安的父親李昇在今年初因急性的心肌梗塞過世;前大法官被提名人法治斌,在去年9月中,因為突發性的心肌梗塞,撒手人寰;以一曲「流浪到淡水」走紅的金門王,也因心肌梗塞發作,突然倒地不起,送醫不治。這些人平時健康情形良好,忽然發病不僅讓周遭的人措手不及,更提醒了大眾平時切勿輕忽身體的任何不適。
2018-04-18

揮別下背痛,你對症下藥了嗎?

很多人以為背痛是一種病,搞不清楚該看哪一科,或者到處找偏方,其實下背痛是一種症狀,不是臨床疾病,必須先弄清楚症狀成因,再對症下藥,不能只是治標,暫時減緩背痛,這就無法根除症狀。發生下背痛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原因與工作性質有關,例如護士、警察、農夫或碼頭工人,因為工作需要,經常得固定一個姿勢。
2018-03-14

鼻咽癌誰是高危險群?怎麼提早發現

鼻咽癌已躍居台灣男性十大癌症的第七位,若說鼻咽癌是中國人特有的「專利癌」,一點也不誇大。根據醫學文獻,鼻咽癌很少發生在歐美國家的白種人和黑種人身上,即使是東方民族的日本人、韓國人也鮮少發現;卻在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各省及台灣地區非常普遍,從幾歲大到80幾歲都可能罹患,其中以45歲上下的人罹患率最高,然而目前10歲至20幾歲的病例有愈來愈多的趨勢,較其他癌症提早20年發病。
2018-03-13

心跳快.焦慮.多汗.手抖,可能是甲狀腺亢進症狀?

甲狀腺機能亢進已成為現代人的文明病, 它的樣貌百變,讓很多人深受其擾,卻摸不著病因, 甲狀腺主宰人體什麼功能?可能引起哪些身心風暴? 又為何愛找年輕女性?面具底下的本尊,即刻揭曉。 在眾多疾病中,甲狀腺疾病算是曝光率極高的毛病,早年藝人方季惟曾因治療甲狀腺亢進,而退出演藝圈,之後陸續承認罹患此症的藝人如黃鶯鶯、劉瑞琪、?娜、李之勤、廚藝家梁瓊白,乃至於最近因甲狀腺惡性腫瘤開刀的「寶媽」,似乎此一疾病,總愛緊盯生活忙碌、壓力沉重的現代女性!
2018-01-12

流感疫苗打出副作用?

之前有人接種流感疫苗後,疑似產生「類巴金森氏症」、「顏面神經麻痺」等問題,導致很多人不敢打流感疫苗, 究竟打流感疫苗,安不安全?上個月新聞陸續報導有醫護人員接種流感疫苗後,出現手抖、腳抖等「類巴金森氏症」症狀、亦有人施打疫苗後顏面神經失調,一時之間,流感疫苗是否有副作用的質疑甚囂塵上,此外,很多人分不清楚自己是得了流行性感冒,還是普通感冒,到底這兩者有什麼不同?打流感疫苗真能防所有感冒嗎?
2018-01-11

冬令進補必看!養生藥膳這樣吃不上火

現代人平日營養充足,所以不宜也不必冬令進補?月經期間最好不要吃補?有子宮肌瘤的人不能進補?本文教你聰明補,補氣補虛,且不會口乾舌燥而上火!
2017-12-29

進補過頭,如何降火氣?

立祥自從北上工作後,就很少回老家,最近母親特地北上,想要幫他好好補一補,沒想到吃完一大鍋補湯後,立祥隔天竟出現關節疼痛、便祕的症狀。熱心的同事建議他去中藥店買「三黃粉」敷在患部,以便緩解疼痛。立祥聽了不禁納悶:「三黃粉真有這麼神奇?」
2017-12-29

失智的異想世界如何面對

面對失智者失禁或漫遊、出現暴力行為,或性情變得冷漠等, 若懂得應對之道,相信能為親屬的情緒黑洞帶來光明, 照護也能更具人性且溫馨。 國內某腦神經科醫師有位90多歲的失智媽媽,為了照顧她,這位名醫和知名小兒科醫師的哥哥都提早退休、全心投入。家有失智症患者,對家庭而言是身體和心理的負擔。這位母親很幸運,不但有兒女全心照顧,以她80多歲罹患失智的年紀,也算「較晚」。
2017-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