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憂鬱症",共有375筆資料

不重視霸凌或員工心理健康的職場,憂鬱風險增3倍

近來新聞接連報導職場霸凌事件,霸凌行為包括揶揄嘲笑、言語恐嚇、咆哮、貶低羞辱或孤立等。被職場霸凌者可能恐懼、焦慮、自責、失眠、易有負面情緒,進而影響工作及生活。《英國醫學期刊》研究指出,在不重視員工心理健康的公司工作,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增3倍。
2025-01-14

rTMS(重複經顱磁刺激)為何能治療難治型憂鬱症?

難治型憂鬱症占總憂鬱症人口的1/3,患者有明顯的大腦功能性減弱,需直接刺激大腦的皮質來治療。衛福部已核可rTMS(重複性經顱磁刺激)治療吃抗鬱藥物後反應不佳的憂鬱症。使用上要注意什麼?
2024-11-25

樂齡不孤獨,從志願服務開始!

世衛組織估計有1/4的老年人曾感到社交孤立,社會孤立與孤獨感嚴重影響身心健康、生活品質和壽命。幸好有研究指出,從事志工服務可減少孤獨感,特別是每年從事志工服務超過100小時者。
2024-11-08

老年憂鬱防治微電影《一起跳舞》,伴你舞出無憂「心」旋律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為提升大眾對老年憂鬱症的辨識力,董氏基金會與寶佳公益慈善基金會合作,推出《一起跳舞》老年憂鬱防治微電影,由葉天倫執導,陸小芬、夏于喬、郭子乾公益拍攝,陳小霞演唱主題曲《只是老了一點》由華研國際音樂提供。今(29)日舉辦微電影發表記者會,呼籲民眾了解、傾聽、陪伴長者,學習與憂鬱共處,舞出無憂心旋律。
2024-10-29

憂鬱症狀恐加速老年人記憶力衰退,多做互動性活動能活化腦力

憂鬱症和記憶力衰退常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研究指出,憂鬱症狀與老年人的記憶衰退有高度雙向關聯。老年憂鬱並非正常老化,其患者更易失智。別只久坐看政論節目、追劇,日常多做互動性活動,有助於減緩記憶力衰退。
2024-09-04

有憂鬱症的女性比男性更易患心臟病,從「心」體貼媽媽

周末將迎來母親節,還在思考要準備什麼禮物或安排帶母親去哪裡吃飯嗎?比起禮物或美食,不妨先關照媽媽的身心健康。研究指出,女性得憂鬱症的比例是男性的2倍,有憂鬱症的女性比男性更易罹患心臟病。
2024-05-09

改善失眠、經常社交,減少久坐 能預防憂鬱症

劍橋研究指出,「每晚睡7~9小時」可降低22%憂鬱症的風險;其他降低憂鬱症的作法為「從不吸菸」20%、「經常性的社交連結」18%、「規律運動」14%、「減少久坐行為」13%、「健康飲食」6%。下回當長輩傳來問候圖,請友善回應,這類社交互動能幫長者遠離憂鬱。
2024-01-03

銀髮族控制血糖 有助降低憂鬱症風險

國健署統計,台灣平均每10人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去年就醫人數更超過256萬人。研究發現,避免血糖過高,尤其是60歲以上長者,可對大腦健康產生正面影響,並可能降低憂鬱症的罹患風險。
2023-11-21

退休後變憂鬱,度日如年怎麼辦?

退休會衝擊生活,除了財務上的挑戰,也易失去成就的來源,可能懷疑自我價值,若未充分準備與規劃,易適應不良與產生憂鬱、焦慮等心理健康問題。觀察2重點,覺察與接納情緒的變化,做出改變,重新安排想要的生活。
2023-11-07

近1/3退休者有憂鬱症!提早退休準備、學習自我接納,能減少憂鬱!

研究指出,28%的退休人員有憂鬱症,董氏基金會與寶佳公益慈善基金會合作推廣老年心理健康促進方案,出版《退休後,我會去找你》新書及「接納,心不受限」老年憂鬱防治宣導影片。呼籲民眾累積退休復原力,實踐樂齡生活、掌握退休主控權。
202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