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疾病",共有185筆資料

當醫師得到糖尿病,學會共存才能享受有尊嚴的老年生活

對抗糖尿病?身為內科醫師、糖尿病人的許金川說,我會吃吃藥、也爬爬山;至於難以抗拒的甜食?先滿足口腹之慾再說! 許醫師深深了解「美食當前,卻必須禁欲」的苦楚,有時難免「任性而為」,但他也強調,不同的選擇會帶來截然不同的結果,一切後果要「自負」。當糖尿病找上懸壺濟世的醫師時,你好奇醫師會怎麼處理嗎?台大知名內科醫師、同時也是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的許金川教授,兩年前發現得到糖尿病之後,也是依循糖尿病治療的黃金守則——藉著服藥、飲食及運動,三管齊下,來控制病情。不過,因著醫師的醫學專業,他可以比一般病人來得「賴皮」一點。
2018-05-16

出生時體重輕者,成年後易有心理問題

研究發現,出生時體重較輕的年輕人,出現焦慮、憂慮及其他心理問題的比例高於平均值,而美國大學生患有心理疾病的比例也偏高,該如何協助年輕人解決情緒困擾,其實是每個人都該關注的議題。
2018-05-16

失眠了!怎麼自我檢測睡眠品質?

雅麗有一個令人羡慕的甜蜜家庭。公公和藹親切,平時最疼雅麗,開口閉口都向人說:「雅麗是個乖巧的好媳婦。」先生文雄也是個好好先生,從不對雅麗亂發脾氣
2018-04-25

忘了吃藥怎麼辦?不再吃錯藥,藥師教你正確服藥

中國每年約有19.2萬人死於吃錯藥,在台灣,因不當服用藥物而中毒、過敏、死於非命者也時有耳聞,服藥前,對於這些藥的效用、服用方法、使用禁忌,你清楚嗎?
2018-04-25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治療

類風濕性關節炎有哪幾種治療方法?療效又如何?藥物的副作用有哪些?生物製劑可否進一步阻止關節的損傷與發炎?
2018-04-25

健康短波

廣告會改變孩童對食物的認知過去研究顯示,孩童長時間看電視會造成肥胖,現在研究更進一步發現,電視中速食的廣告,可能會影響孩童對於食物的認知,再度對孩童的肥胖問題造成影響。速食的廣告內容幾十年來變化相當大,早期的速食廣告強調食物本身;中期的速食廣告專注在飲食場所的趣味性;現在的速食廣告則強調食物的「大小」,例如大漢堡、大薯條。
2018-04-25

疼痛的隱喻

這陣子,周邊親友不約而同提到,黏人的下背痛令他們十分苦惱,有時痛起來像刀在剮,坐立難安、寸步難行。他們嘗試各種療法,只求不痛,然而,不痛就表示沒問題嗎?下背痛就像發燒,不是疾病,是症狀,病因從肌肉韌帶拉傷、姿勢不良、脊椎關節炎、坐骨神經痛,到婦科或內科疾病,甚至腫瘤轉移都有可能。假如治療只求不痛,麻醉藥也能達到效果,況且疼痛是種指標,貿然止痛,問題沒有解決,疼痛當然可能再發,甚至延誤病情診斷。因此,下背痛來襲時,除了緩解疼痛,疼痛背後傳達的嚴肅警訊,更要留意。
2018-04-25

疾病的隱喻

似是而非的詮釋讓疾病不再是純粹的疾病,充滿偏見的隱喻,讓病人諱疾忌醫,唯有跳脫疾病的幻想,才能還原結核病、癌症、愛滋病原本的真實面貌。生病無疑是折磨人的;然而有些疾病,受苦的不僅是病人的身體,精神上的折磨更是厲害,特別是那些和死亡緊密相連,卻原因不明的疾病。不過,造成精神受苦的並不完全是疾病本身,長久以來與疾病如影隨形的隱喻也要負很大的責任。作者蘇珊.桑塔格,即企圖剝除這層層覆蓋在疾病身上的厚繭,還原它本來的面目,與人素面相識。
2018-04-25

新世紀的疾病—大腸急躁症

你有長期腸胃不適的困擾嗎?你覺得它不是什麼大毛病,卻對生活工作帶來極大的干擾?你或許不曾想過你可能患有大腸急躁症。任職廣告公司的潘先生,生活一向忙碌緊張、三餐不定,長期以來,一直有脹氣、腹瀉、便秘的困擾,潘先生並不以為意,只當是自己胃腸不好,吃吃整腸藥散便了事。
2018-04-25

女性常見的疾病困擾

妳是否有白帶、外陰搔癢、經痛或性交後出血等困擾,這些不舒服的感覺正是一種警訊,別對不舒服的感覺裝作若無其事,一有異狀立刻求助
2018-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