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症狀",共有166筆資料

夏天常見的「熱感冒」和中暑,如何區分?哪些人容易得?

從中醫角度來看,與夏季熱相關的病症可不少!夏季更是一個容易感冒的季節!在現在這個氣候異常的時代,「與極端氣候共處」成了一門技術,從中醫角度來看,夏季要懂得「與熱共處」,才可能養出百邪不侵的體質。
2020-08-14

運動者有心臟病反而易忽略?若像劉真有主動脈瓣膜狹窄,如何及早發現?

「要活就要動」是延年益壽的法寶,但是心臟病患者在激烈運動時,有可能誘發心臟病發作,而出現「喘」的徵兆,但常被誤認為是單純由運動引起的喘。國標舞女王劉真長年有運動習慣,卻從未發現有心臟病,只是近年有頭痛、暈倒等狀況,直到陪女兒看病才偶然發現有「(雙瓣)主動脈瓣膜狹窄」這種先天性異常,可見,心臟病不一定能透過自覺症狀而被發現......
2020-07-09

葉金川:防疫全面篩檢沒有意義!籲請陳時中部長快回防「提升檢驗量能及量產疫苗」

端午連假全台民眾開心出遊,現在看似平靜的台灣,對於防範新冠肺炎,真的可以放心了嗎?面對新冠肺炎(COVID-19),部分國家陸續開放邊境,放寬旅遊限制,但疫情已趨緩的台灣,目前都沒在日本、歐盟即將開放邊境的解封名單內,有民眾質疑是「沒有全面普篩」所致。前衛生署長葉金川表示,台灣面對下半場防疫,仍有隱憂。他強調,檢驗能量偏低、防疫旅館不足、醫療能量需整備,還有無法在第一時間取得疫苗,是接下來防疫必須強化的四大面向......
2020-07-01

因母親悲傷而自責的孩子,更易憂鬱和焦慮

一項發表於《家庭心理學期刊》的研究指出,認為母親的悲傷或憂鬱是他們過錯的孩子,更容易感到憂鬱和焦慮。
2020-06-08

瘀青消不掉、有腫塊,伴隨這些症狀,可能凝血功能異常

立君習慣每天去公園散步,前些日子因為天色昏暗,未留意路面坑洞而不慎跌倒,回家後,發現大腿後側有一大片瘀青,由於不會疼痛,所以不以為意,沒想到過了3個多月,瘀青仍未消退,而且觸摸時隱約感到有硬硬的腫塊,讓他不禁擔心,會不會是身體的凝血功能出了問題?
2020-05-13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哪些人是高危險群?如何確診?

會讓女性變胖、長痘的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很常見的體質病,你知道會造成什麼危險嗎?誰又是高危險群?假如月經一直不來,經期也常不規律,就該盡快到婦產科檢查……
2020-03-17

網路霸凌會加劇精神疾患的憂鬱和創傷症候群症狀

根據一項發表於《臨床精神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網路霸凌會加劇有精神疾患青少年的憂鬱症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症狀。
2020-03-16

瑜伽和呼吸練習、 有助於緩解憂鬱和焦慮症狀

一項由波士頓大學醫學院(BUSM)發表的研究指出,瑜伽和呼吸練習可以在短期內改善憂鬱和焦慮症狀。
2020-03-15

新冠肺炎最多無症狀感染,鼻過敏等危險群6招避免肺炎重症

雖然世界衛生組織最近已經將新冠肺炎的死亡率提高到3.4%,但民眾也不必太過恐慌,即便目前仍未有明確有效、普及的藥物可治療,但我們仍可以透過改善自癒力來抗疫。目前有些觀察指出,像吸菸者、年齡大的男性較容易轉成肺炎重症或死亡,據說可能與這些人肺部的ACE2受體較多有關。但其實,胸腔科醫師就指出,如果能從口、鼻開始就加強屏障的能力,避免病毒進入肺部,只讓它停留在上呼吸道,那麼其症狀就只是類似感冒而已,而有些人甚至連症狀都沒有。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呼籲,我們可以盡力做到「最多帶原,不要肺炎!」
2020-03-05

2020新冠肺炎口罩購買、旅遊警示、機場返家規定,一次搞懂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您是否對它仍有疑惑,疫情爆發至今,台灣實施了哪些防疫措施?「新冠肺炎」「流感」、和「一般感冒」,如何分辨與防範? 有哪些治療的進展?哪些國家是疫區,最好避免前往?若從中港澳、南韓、義大利及伊朗等地返國,要遵守哪些規定?本篇整理關於新冠肺炎的新訊息,讓您更了解如何應對。​(報導更新:2020/3/5)。
20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