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紓壓",共有229筆資料

不用花錢坐牢度假,擺脫壓力從接納自己開始!

南韓近年流行極端減壓的「坐牢假期」,選擇付費「入獄」、交出手機,把自己鎖進監獄,藉以擺脫狂躁的心緒與生活壓力。被生活的沉重壓力包裹與社會眼光束縛的人,除了極端的作法,還能如何跳脫?又該如何看見自我,找回身與心的平穩,遇見真實的自己?
2019-03-14

跑步姿勢會影響慢跑心情?

根據董氏基金會調查,臺灣平均每7個青少年,就有1個有明顯的憂鬱情緒,需尋求專業協助。歷年調查也顯示,國高中生選擇「運動」為紓壓方式,僅排在第八名,排在「聽音樂、唱歌」、「找同學朋友說」、「睡一覺」等方式之後;但因情緒不好而運動的學生,七成以上都覺得運動後心情有改善,能有效達到紓壓效果。因此董氏基金會自2010年起,結合企業與各級學校共同進行樂動校園推動計畫,為了鼓勵兒童青少年多運動,今年主辦單位特地找來台灣羽球一哥周天成當代言人,希望能讓更多人加入跑步紓壓的行列。
2019-01-16

冬天比較容易引發憂鬱症?

近日天氣多變,一下陽光普照,穿著夏季衣物;一會兒溫度急轉直下,將厚重衣服從衣櫃開封。氣候的紊亂,是否也讓你情緒跟著紊亂?在高緯度的北半球,因缺乏日照,容易引起「季節性情感疾患」,也導致冬季臨床憂鬱症增加。研究顯示,90%生活在哥本哈根的人受到某種程度的影響,如睡眠或飲食紊亂,約有5%的人在冬季會出現臨床憂鬱症;但另一份2018年10月發表於《歐洲神經精神藥理學》的研究指出,某些人,特別是女性,即使她們身上帶有導致憂鬱症的基因,仍可以透過整年維持或增加血清素的水平來避免憂鬱症的發生。
2018-12-24

青少年時期少運動,小心成年後易有心理健康問題!

這兩週正值學校期中考,家中的孩子是否專注於課業而更少運動?提醒家長,無論課業多重,也別忽略叫孩子多運動!根據一篇2017年11月發表於《精神病學研究》的研究指出,青少年時期缺乏體能活動,會影響成年時的心理健康。
2018-12-10

擔心孩子動不夠?樂動紓壓5招,每次短短三分鐘就有效!

沒時間運動、達到體適能333怎麼辦?或許可以考慮「樂動150」!為了吸引學生多運動,教育部體育署與董氏基金會合作創新校園規律運動方案「樂動150,樂此不疲」校園運動紓壓宣導計畫,並邀請浩角翔起代言拍攝「樂動紓壓5招」影片,教學生如何在短短幾分鐘,達成提升心率及伸展全身的運動效果!
2018-12-04

安慰照顧者,千萬別說這些話!

研究指出,家庭照顧者平均每星期會有20.5小時在照護病人,其中有20%甚至超過40小時。周而復始的照護壓力,容易導致負面情緒不斷累積。統計顯示,54%的家庭照顧者都有自我壓力調適困難,且年齡超過55歲的照顧者,有80%呈現憂鬱症狀……
2018-11-01

朋友的廢文有玄機!從PO文抓出潛在的憂鬱患者?

根據用心快樂社會企業、Yahoo以及董氏基金會合作的線上調查資料顯示,已有超過九成民眾知道「憂鬱情緒」並不代表「憂鬱症」,八成七的民眾瞭解憂鬱症是一種腦部化學物質失衡引發的疾病,顯示多數民眾對憂鬱症已有基本認知。有鑑於憂鬱症患者接受治療的比例僅20%,董氏基金會聯合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高雄市衛生局及高雄市立凱旋醫院自2000年起訂定每年十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憂鬱症篩檢日」,提供篩檢工具及各式紓壓體驗活動,提醒民眾定期做憂鬱情緒自我檢測、建立紓壓習慣,能有效預防憂鬱。
2018-10-12

到底是想不開還是生病了?青少年#Noblue!

根據董氏基金會2018年以六都國、高中職學生為對象進行的調查顯示(回收有效問卷3,478份),過去一年內,71%的受訪者表示,學校「有」安排心理健康宣導活動;僅三成五「喜歡/非常喜歡」學校所安排的內容。進一步詢問,受訪者認為學校需要補強或改善的心理健康資源前四名依序為「設計更多元的活動」、「課程規劃」、「提供線上的諮詢服務」、「教材」,顯示校園需有更多元的心理健康資源及固定課程規劃的必要性,因此用心快樂社會企業與董氏基金會特別邀請網紅超強系列和Una拍攝#Noblue宣導影片,提供更豐富多元的心理健康教材。
2018-09-14

青少年心事悶著,和家長的教養方式有關!

「開明」、「專制」、「寬鬆」與「忽視」,哪種管教方式會讓孩子和父母更緊密?根據董氏基金會調查,平均每7個孩子就有1人有明顯憂鬱情緒,且多數孩子會優先向教養方式「開明」的父母談心,其次依序是「專制」、「寬鬆」與「忽視」的父母。
2018-09-03

Y世代心理轉大人,煩惱知多少

你身邊有18~25歲千禧世代的年輕成人嗎?你知道他們在想什麼嗎?根據一項英國調查研究指出,英國的年輕成人每天感到壓力過大的時間超過六個小時,且有十分之一的人覺得沒有人可以一起討論心中所擔心的事,他們必須獨自面對自己的恐懼,同時年輕成人的需求在過去幾年間因為網路上線和離線的壓力以及社會變革而有了很大的轉變,需要大家共同來注意。
2018-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