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焦慮",共有223筆資料

新冠疫情讓兒少憂鬱.焦慮現象增 董氏基金會呼籲「說出來,鬆口氣」

研究指出,青少年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憂鬱及焦慮增加一倍;即便沒確診,也可能因社交、生活型態中斷而大腦發炎,影響心理健康。衛生福利部與董氏基金會製拍「防疫不防心—說出來,鬆口氣」影片,鼓勵青少年「說出口或寫下來」,釐清焦慮的感受,或上「心情頻道聊天室」紓發情緒,與專業的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互動及討論。(2024.0408更新)
2022-04-07

甲亢年輕人易焦慮、老年人易心悸!看什麼科、做哪些檢查才能避免骨鬆,心臟衰竭,甲狀腺風暴

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狀多變,除了焦躁、手抖、心悸,甚至可能引發腹瀉、月經不規則、不孕、勃起障礙、骨鬆、眼凸等併發症,但年輕人與年長者的甲亢症狀大不同,該如何警覺?看什麼科、做哪些檢查才能避免心臟衰竭、麻痺症、甲狀腺風暴、眼病變等傷害?
2022-03-07

看見自己的孤獨,和它對話,找到讓心不焦慮的力量

我們往往認定「孤獨」是一個不好的負面經驗,想盡快找到方法排除,但是這個假設未必為真,這也許是一個沉澱與看見的機會;就算要排除這個負面情緒,記得「要溫不要猛,要慢不要快」......
2022-02-22

新冠疫情流行期間銀髮族更憂鬱及焦慮,7個作法傳遞關心

最近台灣新冠疫情趨緩,不過,確診者足跡遍布全台,還是令一些民眾焦慮不安,其中銀髮長者的心理健康也需要持續關注。根據2021年12月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精神病學》的一項研究指出:與疫情前相比,年長者更加憂鬱和孤獨,董氏基金會建議可用7個作法表達對長輩的關心,而一起玩桌遊,也有助於鍛鍊記憶力、觀察力及反應力。
2022-02-21

獨享的快樂

這兩年來除了對新冠病毒疫情擴散的擔憂,由於隔離、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的實施,許多專家提醒「孤獨」會成為另一種流行病。覺察與學習和孤獨共處,後續亦能避免身心疾病的發生。不論獨處或獨居,只要內心保有與外在的連結感,就能有獨享的快樂。
2022-01-17

孤獨是日趨嚴重的健康流行病,當心蠶食健康

你覺得孤獨只是種感受,只要學會共處,就沒什麼大不了?事實上,長期感到孤獨會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越來越多研究顯示,孤獨會提高壓力荷爾蒙,造成身體發炎症狀,增加罹患心臟病、關節炎、糖尿病、失智症的機率。另外,孤獨也與憂鬱、焦慮、甚至自殺有高度關聯。近兩年防範新冠病毒蔓延所採取的隔離與封城措施,也使得孤獨問題變得更嚴重,讓許多人的心理健康狀況更加惡化……
2022-01-04

一分鐘紓壓伸展操+樂動5招,揮別憂鬱及焦慮,醒腦提升免疫力!

只有不到1/4的6~10歲兒童達到每天建議60分鐘的體能活動量;中高年級學童,即便一周只運動一天也比沒有運動者有更佳的心理健康,這是根據美國醫學會期刊2021年10月發布的一份研究。處於後疫情時代學生更要保持規律運動的習慣,教育部體育署及董氏基金會合作推展「樂動150,想動就動GO」校園運動紓壓,邀請胡宇威代言拍攝影片,呼籲學童保持身體活動量,想動就動!
2022-01-04

一家之主罹患憂鬱症,怎麼卸下照顧重擔、接納自己生病的模樣?

身為企業負責人的雄哥面臨母親失智、公司訂單變少可能需結束營運等中壯年危機,內心焦慮無人可訴,竟和妻子一樣罹患憂鬱症。身為家中主要照顧者,想到家人、員工都需要他照顧,不禁感到無力與不安,到底該怎麼辦?
2021-12-30

5~17歲孩子每天應運動1小時!親子如何選運動放電、增身心健康及抗壓力?

童年是建立運動習慣與體格發展的重要階段,研究發現運動不僅能幫孩子長高、有更好的體能,也有助減輕青少年的焦慮和憂鬱症狀。假使青少年時期缺乏運動,成年後的心理健康亦受影響。對成長中的孩子而言,學校每週僅兩節體育課,運動量易不足,身為父母,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
2021-12-24

新冠肺炎造成全球憂鬱症及焦慮症患病率大幅提升

面對傳播快速、來勢洶洶的新冠變異病毒omicron,各國開始嚴守邊境甚至鎖國,深怕病例數攀升。持續近兩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改變工作、學習與人際互動的模式。同時因防疫措施,例如隔離、社交距離、禁止群聚等,也影響民眾的心理健康,今年10月發表於《柳葉刀》期刊的研究指出:疫情期間,患有憂鬱症及焦慮症的比例大幅增加。
202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