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疾病保健

新冠肺炎會引發超級細菌大流行?

根據統計,全球每年約有70萬人死於抗藥性疾病。專家預估,到了2050年,平均每三秒就可能有1人死於抗藥性疾病。當細菌能抵抗三種以上的抗生素,就稱為「超級細菌」。曾預言新冠肺炎疫情的印度神童再度預言,2020年12月,人類將面對超級細菌的威脅!想要預防超級細菌,該怎麼做?
2020-11-10

秋冬疫情再掀高峰?一張表搞懂「新冠肺炎」和「流感」差異

時序已進入秋冬,不少專家憂心,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更兇猛。究竟秋冬的新冠病例與夏天相比,是否會爆炸性增長?「新冠肺炎」和一到秋冬病例數便達到高峰的「流感」,有可能齊發嗎?該怎麼有效防堵?
2020-10-29

小鬼黃鴻升因「主動脈剝離」不幸猝逝!1分鐘檢測是否為高危險群

曾跟董氏基金會多次合作,2009年拍攝校園憂鬱症防治宣導公益短片《黑潮》、2013年擔任校園運動紓壓活動樂動少年養成計畫代言人的36歲藝人「小鬼」黃鴻升,鬼門關當天驚傳猝逝家中,上周五完成遺體解剖,死因初判為「主動脈剝離造成血管阻塞」。根據統計,主動脈剝離發生後每小時即增加1%的死亡率,至少半數病人在病發後48小時內會死亡。究竟主動脈剝離是什麼?有哪些症狀?哪些人容易發生?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高危險群?又該怎麼預防呢?
2020-09-22

當新冠疫情進入社區,如何調適心情,讓隔離不焦慮或慌亂?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升溫,5月16日新增206例本土確診病例,分布在8縣市,主要集中在雙北,防疫進入全面警戒,雙北還宣布:5月18日起,高中職以下全數停課至5月28日。對於習慣戶外活動的人來說,居家隔離十分難熬,假如因公務出國或曾待過感染者出入的地方等因素必須隔離,該如何規劃時間,才能隔離期不無聊或慌亂,過得有意義?(報導更新:2021/5/17)
2020-09-09

有子宮肌瘤,還能正常懷孕嗎?有子宮腺瘤又想懷孕,該如何避免不孕?

在現在這個晚婚、晚生育的時代,「不孕」是很多人心中的痛,「高危險妊娠」更是許多準父母心中的擔憂。尤其,晚生育、環境荷爾蒙較多這兩個因素,也是造成現代人子宮肌瘤、腺瘤這麼多的原因,在諸多因素的綜合影響下,子宮肌瘤和子宮腺瘤已經可以被歸納為一種「文明病」了。如果真的想生孩子,卻有子宮肌瘤、腺瘤等問題,需要擔心流產嗎?接著,如果順利懷孕的話,會不會增加生產過程的風險呢?以下請專家來分析。
2020-08-14

治療心臟主動脈瓣膜狹窄,傳統開胸手術、TAVI「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怎麼選?

曾有媒體報導,國標舞女王劉真當初曾要求台大醫院進行小傷口的「TAVI(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手術,但被拒絕,有媒體懷疑手術的選擇錯誤,是造成她死亡的原因。但其實,劉真後來在台北榮總進行的並不是TAVI手術,因為TAVI手術本來就不適合年輕人做,反而是需要「開胸」的大規模手術更適合年輕人,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就讓我們來弄懂。
2020-07-29

防疫解封!後疫情時期注意這7件事,不讓免疫力下降

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降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6月7日起,防疫解禁,正式進入後疫情時期,民眾可以慢慢回歸生活,但個人的防疫衛生習慣還是要落實做到,包含勤洗手、公眾場合維持安全社交距離……等。防疫新生活運動勢在必行,大家健康雜誌編輯部也列出以下七點注意事項,提醒大家,想要免疫力持續「護體」,這7件事,請一定要避免!
2020-07-16

運動者有心臟病反而易忽略?若像劉真有主動脈瓣膜狹窄,如何及早發現?

「要活就要動」是延年益壽的法寶,但是心臟病患者在激烈運動時,有可能誘發心臟病發作,而出現「喘」的徵兆,但常被誤認為是單純由運動引起的喘。國標舞女王劉真長年有運動習慣,卻從未發現有心臟病,只是近年有頭痛、暈倒等狀況,直到陪女兒看病才偶然發現有「(雙瓣)主動脈瓣膜狹窄」這種先天性異常,可見,心臟病不一定能透過自覺症狀而被發現......
2020-07-09

中暑、熱衰竭有何不同?這兩種人小心熱中風

全球氣候變遷,夏天一年比一年熱,7月12日氣象局發布雙北、台東、台南、高雄、屏東、宜蘭、花蓮8縣市高溫特報,午後高溫可達37度,花蓮縱谷中午則可達38度。炎炎夏日,如何預防熱傷害?又該怎麼避免溫度過高而猝死?
2020-06-19

端午連假吃太多脹氣便祕,有哪些快速通便小妙招?

端午連假大吃大喝,過去曾有調查指出,近八成的民眾在粽子節過後,平均會增胖1~2公斤。這2公斤看似不多,但至少要耗費半個月以上才能剷除。即便假期結束,許多人家中還是有很多未吃完的肉粽和鹼粽。然而,粽子的原料糯米,不論油性、還是黏性都較大,過量進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讓人發胖。不想因消化不良而引發脹氣和便秘,壞了好心情,有哪些快速通便、消脹氣的小妙招?
2020-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