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憂鬱症",共有374筆資料

將心理健康納入健檢項目,有助揪出憂鬱症高危險群!

還記得上次做健康檢查是什麼時候嗎?大部份的健檢都只針對身體症狀進行檢測,像是量身高、體重、血壓、血糖、脈搏、抽血、照X光……等,但若健康檢查項目中,能加上心理健康評估,就能及時發現有精神健康問題的人。根據一篇2018年3月發表於《預防醫學報告期刊》的研究指出,將心理健康作為健康檢查的一部分,有助於發現有精神問題卻未接受醫生或心理師協助的人。
2018-09-17

早熟的青少年男女,憂鬱症風險較高

伊利諾大學研究指出,比同儕更早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男女,罹患憂鬱症的風險較高。雖然女生承受的風險更高,但早熟所引起的一連串心理、社會行為及人際關係障礙,預測了青少年男女幾年後罹患憂鬱症的可能性。
2018-09-14

到底是想不開還是生病了?青少年#Noblue!

根據董氏基金會2018年以六都國、高中職學生為對象進行的調查顯示(回收有效問卷3,478份),過去一年內,71%的受訪者表示,學校「有」安排心理健康宣導活動;僅三成五「喜歡/非常喜歡」學校所安排的內容。進一步詢問,受訪者認為學校需要補強或改善的心理健康資源前四名依序為「設計更多元的活動」、「課程規劃」、「提供線上的諮詢服務」、「教材」,顯示校園需有更多元的心理健康資源及固定課程規劃的必要性,因此用心快樂社會企業與董氏基金會特別邀請網紅超強系列和Una拍攝#Noblue宣導影片,提供更豐富多元的心理健康教材。
2018-09-14

腦電圖有助於判斷憂鬱症患者該如何治療

一項發表於《臨床精神醫學期刊》最新研究指出,腦電圖可以提供憂鬱症患者適合的治療方式,對於症狀緩解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2018-09-12

早起的人罹患憂鬱症風險較低?

根據一篇發表於《精神醫學研究期刊》的研究指出,「睡眠-清醒」的偏好會影響罹患憂鬱症的風險,而早起的人罹患憂鬱症的風險較低。
2018-09-12

親子互動治療,能減低兒童憂鬱症風險

年僅3歲的兒童也可能憂鬱?這種憂鬱經常在孩子上學之後再度出現,也可能在青春期和之後的生命歷程中重新出現。
2018-09-12

青少年心事悶著,和家長的教養方式有關!

「開明」、「專制」、「寬鬆」與「忽視」,哪種管教方式會讓孩子和父母更緊密?根據董氏基金會調查,平均每7個孩子就有1人有明顯憂鬱情緒,且多數孩子會優先向教養方式「開明」的父母談心,其次依序是「專制」、「寬鬆」與「忽視」的父母。
2018-09-03

適當的壓力有助忘記恐懼

一項發表於《行為治療》期刊的研究指出,壓力可為「消退學習」帶來正向的影響,有助於治療焦慮症。
2018-07-26

嚴重的老年憂鬱症,腦部小血管病變機率多5成

一項發表於美國神經病學會醫學期刊《Neurology》的研究指出,老年憂鬱症可能與記憶問題有關,且相較於沒有憂鬱症狀的人,憂鬱症狀較嚴重的老人其大腦可能存在著結構上的差異,像是出現腦部小血管病變的機率會多55%。
2018-07-26

完美主義者學會自我疼惜,能免受憂鬱所苦

完美主義者容易自我批判,會阻礙自己追尋快樂。一項發表於《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 One)》的研究指出,「自我疼惜」能夠減少完美主義者產生憂鬱情緒。
2018-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