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疾病保健

> 疾病預防

洗腎病友可享有哪些社會福利?

洗腎人生就變黑白了嗎?其實不然。專家提醒腎友別為了洗腎,減少日常活動,維持洗腎前的生活,洗腎才有意義。一旦親人腎臟衰竭、需要洗腎,不少家庭面臨經濟壓力,到底洗腎病友有哪些社會福利可申請?家屬又該如何陪伴腎友走過病痛和情緒低潮?
2017-10-30

5招術後保養,寶貝你的關節

人們多半害怕在身體動刀, 以為鼓起勇氣挨一刀,受損的關節便能自動痊癒, 其實,術後功能的恢復,和復健、保養有很大關係。 唯有細心照護,才能早日重現關節靈活度, 再次踏出自信的步伐。 進行關節炎手術,其恢復情況因人而異,也與手術種類有關。髖關節、膝關節需在醫院靜養約7~10天,若手術順利,約1~2天即可下床略為走動。疼痛感約2~3天後漸漸退去,開刀後約14天可拆線,期間需持續追蹤觀察。
2017-10-11

醫師要我洗腎,不洗可以嗎

65歲的陳伯伯罹患糖尿病長達20年,還有三高病史,平時規律服藥,參與慢性腎臟病防治,認真聽從營養師建議,採取低蛋白飲食控制,但這幾年來,陳伯伯腎功能仍逐漸惡化,醫師告訴他,未來可能需要洗腎。聽完醫師的「提醒」,陳伯伯心中閃過一個念頭:「醫師要我洗腎,不洗可以嗎?」很多慢性腎臟病友在被告知要洗腎時,都感覺晴天霹靂,其實洗腎並不是生命的結束,而是新生活的開始。只要樂觀面對,並與醫療人員配合,腎友仍可擁有「腎利人生」。
2017-09-01

腸躁症不是病,痛起來有時要人命?《三流之路》崔愛拉告訴妳的健康警訊,妳不能不知道……

2017年火紅韓劇《三流之路》自5月底在韓國開播以來,收視率一路飆漲,上個月中播出精彩大結局,男女主角有情人終成眷屬,在擂台上求婚的精采橋段,更是創下超高收視,交出漂亮成績單!該劇除了探討愛情外,還多了追求夢想的青春熱情,包括男主角高東滿重拾夢想、成為格鬥選手擊敗宿敵,以及女主角崔愛拉因為面試屢屢失敗,而放棄成為電視台主播,當上格鬥擂臺主持人,無不讓觀眾大呼過癮。不過在劇中,崔愛拉曾一度腹痛到昏倒,送醫檢查後確診為腸躁症,到底腸躁症是什麼?快來了解崔愛拉告訴我們哪些健康警訊吧!
2017-08-08

注意5個小細節,幫你顧好腎

保護腎臟,從日常生活開始,想要避免損害腎功能,有哪些方法?飲食上又該注意哪些?除了戒菸戒酒、少吃止痛藥,多喝水、少吃鹽有效嗎?腎臟是人體過濾有毒廢物的重要器官,但腎臟也是沉默器官,即使發炎、受慢性病影響,導致腎功能遭破壞,也常默默承受,不會發出警訊,直到腎功能只剩下15~29%時,身體才會有感覺。正因為腎臟絕少抱怨,我們更應該提高自我覺察度,不要等到腎臟罷工,必須洗腎(透析治療),才驚覺自身不當的飲食、用藥習慣會戕害腎臟。
2017-08-02

腎悄悄的衰竭,你發現了嗎?

據統計,2015年臺灣慢性腎臟病患高達8萬3千人,共花費健保近470億元。然而,超過九成的患者,都是在健檢時,意外發現腎功能異常,甚至有不少人發現時,已是末期,不得不洗腎治療。面對沒有明顯症狀的慢性腎臟病,到底該如何提高警覺,才能預防洗腎的黑白人生?55歲的張鄰長拿到社區整合式健檢結果,發現尿蛋白呈異常的陽性反應,擔心腎臟出問題,趕緊到醫院接受腎功能檢查,還好是良性生理性蛋白尿,不會造成腎功能退化。但鄰居李伯伯就沒這麼幸運了,一樣是尿蛋白異常,再次檢查竟確診為病理性蛋白尿,已是第五期慢性腎衰竭,需終生洗腎。李伯伯很難接受,身體沒有明顯不舒服,怎麼會這麼嚴重,但為了救命,只好同意洗腎。
2017-08-02

怎麼善用免費的成人健檢,篩檢出腎臟病?

感到噁心、疲倦,不得不就醫檢查,腎功能可能剩不到60%,因此,想要預防腎臟病變,就得從定期檢查做起。究竟該如何從政府推出的免費勞工健檢、成人健檢和老人健檢,揪出早期腎臟病?又有哪些數值可以看出腎功能已衰退?
2017-08-02

三高合併腎臟病,該看哪一科

佩蓮最近剛做完健檢,發現有血糖過高和腎功能異常的問題,報告建議她去醫院進一步檢查。讓她不禁納悶,到底要掛新陳代謝科檢查血糖,還是掛腎臟科檢查腎功能?臺灣2017年65歲以上人口已突破13%,預計2018年將會超過14%,若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將正式邁入「高齡社會」。隨著家中長輩年紀越大、疾病累積愈多,「就醫」勢必是一大難題,尤其是該到醫院回診時,子女往往要請一天假,陪伴長輩就醫。而那些沒有子女陪伴的老人更無助,在醫院裡可以看到他們拿著好幾張藥單走來走去,弄了半天,常搞不清楚要到哪裡繳費、領藥,又該怎麼吃藥……。究竟有沒有辦法提高就醫效率,節省醫病雙方不必要的資源浪費?讓我們來看看家有三高,又有腎臟病的患者,怎麼看診更方便。
2017-08-02

憂晚年洗腎,人生變黑白?4大檢查啟動保腎計畫

人體的腎臟默默扮演下水道系統的角色,往往到了系統無法負荷,才一發不可收拾,與其散盡「千金」尋覓「早知道」,不如現在開始培育腎的續航力。星期一上午是多數上班族埋首工作的忙碌時刻,國泰醫院的洗腎中心卻湧入一波又一波病患,有70、80歲的阿公阿嬤、步入知命的中年人士,也不乏青壯的年輕面孔;不分男女老少齊聚一堂的正是「洗腎族」。這樣的就醫「盛況」不只出現在國泰醫院,榮總、馬偕、長庚等各大型醫院亦然,洗腎病床「座無虛席」正說明台灣人愈來愈不謹「腎」!
2017-07-11

腎臟衰竭後,除了洗腎,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替代腎功能?

五臟六腑各司其職,任何一個腑臟運作不順暢,就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症狀。當腎臟罷工,其負責的解毒功能幾近停擺,身體儲存大量垃圾,必須找一個替代腎功能的療法,才能維持生命機能正常運轉。一般人都害怕洗腎,認為洗腎不僅洗的是腎,連後半人生也洗掉了,腎臟若衰竭到「罷工」的地步,除了洗腎,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替代腎功能?療程中,又該注意哪些日常生活保養原則?
2017-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