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孩子",共有383筆資料

養狗能減少孩子的壓力與焦慮

一項發表於《社會發展期刊》,由佛羅里達大學進行的研究指出,有養狗且互動較多的孩子自覺壓力較少。
2018-05-09

青少年憂鬱症盛行率提升中

證據顯示,過去30年來工業化國家的青少年憂鬱症盛行率呈現上揚現象。美國近來自殺趨勢也顯示,青少年和年輕成人的憂鬱症盛行率可能持續增加。
2018-05-02

孩子失戀消沉,父母如何安慰?

聽著房裡傳來小提琴狂亂的聲音,洪媽媽的心彷彿撕裂般難受,表面上忙進忙出做家事,心裡卻惦記著房裡的兒子。想起這陣子兒子很久沒帶女朋友回家,推想是和女友分手了!孩子生病時,可以帶他看醫生,可是當他失戀,她卻愛莫能助,究竟當子女失戀時,父母能做些什麼?
2018-05-02

孩子怕看牙怎麼辦?

父母都知道從小帶孩子定期口腔檢查是對牙齒保健最好的投資,但是小寶貝到了牙科,絕大多數都是一哭二鬧三掙扎,其實只要多一點耐心,把看牙和孩子感興趣的事物相連結,就能克服孩子對陌生環境及器械的恐懼。
2018-04-25

孩子上小學,新手父母如何上手

「學校的小朋友會陪我玩嗎」、「以後功課會很多嗎」、「老師會不會很兇」…… 看著孩子的小臉滿是疑惑、緊張,身為父母除了耐心安撫, 可以事先做什麼準備,陪孩子寫這段新生入學記? 小敏這學期要就讀國小一年級,媽媽對於她的成長有些緊張,不能再放任小敏睡到自然醒,而且每天開始要督促她的課業……不知道同儕的媽媽如何教養孩子,她開始感到一個頭兩個大。
2018-04-18

觸覺遊戲,鼓勵孩子放膽探索世界

您跟孩子在肢體互動上,是否常有溫暖的接觸?當你想要擁抱孩子時,孩子是否害怕觸碰?或是不喜歡洗頭,討厭水滴到眼睛的感覺?還是只要衣服標籤沒拆,一穿上衣服就哭鬧不休,就像童話故事中尊貴的豌豆公主,因為放在100層床墊下的那顆豌豆,而輾轉難眠。也許他不是找麻煩、也不是個性拗,而是身體對觸覺比較「敏感」,也就是在感覺統合理論中說的「觸覺調節失調」。這些孩子的中樞神經系統,對外來的觸覺刺激會產生障礙與困擾。
2018-04-18

高度控制下的虛擬愛

高科技創造了電子雞、機械狗...讓孩童在設定的範疇內安穩地生活,卻剝奪了孩子感受其他生命主體的機會,生活不是靠努力就可以完全掌控的,如何接受生命中的無奈與起伏,才是孩子終其一生都得學習的重要課題。流行,無所謂好壞,其間透露的訊息卻足堪玩味。這些日子來,電腦如雨後春筍般林立,寵物電子化,大家似乎已見怪不怪。我依稀記得好幾年前,電子雞開始上市的時候,孩子們幾乎人手一「雞」,很多中小學生因為著迷養電子雞而無法專心上課,當時教育部長吳京甚至提議設養雞場,以示民主開放。
2018-04-18

孩子心情不好,第一個找誰談?

網路已成為青少年抒發憂鬱及壓力的管道之一,各諮商單位陸續成立網路諮商服務,幫助在現實生活中受挫的青少年,而父母除了隨時注意孩子網路使用的情形外,也應對於網路相關知識有所涉獵,才能早一步發現問題,避免孩子沉迷網路。到今年底止,中華電信預估,台灣將會有1千萬人上網,習慣上網者的年齡,主要集中在18~25歲,其次是26~35歲,再來是12~18歲。從族群分布可知,網路是青少年學習、休閒、交友的「最佳拍檔」之一。
2018-04-18

孩子想外宿,父母該如何應對?

一聽到孩子要外宿,您「過分關心」的態度是否會引發孩子的反感?試著平心靜氣地和孩子站同一邊,相信他會樂意與你分享心中點點滴滴。「媽,這個星期六晚上,我要住同學家!」比比放學一進門,就「昭告」他放假日的行程。對於這種只「告知」,而非「徵求同意」的模式,媽咪已習以為常。經驗告訴我:先別反對,否則必有風暴!
2018-04-18

「麥胖報告」誰關心?小心孩子的肥胖危機

「世界太胖,一觸即發,抽脂斷食,束手無策;孩子末日,倒數計時,唯有他─力挽狂瀾。」這是近來一部紀錄片「麥胖報告」的廣告詞,讀來覺得十分寒徹骨。影片中,導演大膽的以身試「吃」麥當勞速食漢堡一個月,然後比較其前後體重及各種健康指標,目地在證實麥當勞速食對人體的殺傷力。誰該負起肥胖的責任,看過此片後,佩服導演的魄力與犧牲之餘,非常納悶他的動機,加上此片採用紀錄片的手法,其中有諸多類似「新聞」的訪談內容,若以娛樂的角度來看,絕對不吸引人。
2018-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