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健康",共有529筆資料

孤獨是日趨嚴重的健康流行病,當心蠶食健康

你覺得孤獨只是種感受,只要學會共處,就沒什麼大不了?事實上,長期感到孤獨會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越來越多研究顯示,孤獨會提高壓力荷爾蒙,造成身體發炎症狀,增加罹患心臟病、關節炎、糖尿病、失智症的機率。另外,孤獨也與憂鬱、焦慮、甚至自殺有高度關聯。近兩年防範新冠病毒蔓延所採取的隔離與封城措施,也使得孤獨問題變得更嚴重,讓許多人的心理健康狀況更加惡化……
2022-01-04

5~17歲孩子每天應運動1小時!親子如何選運動放電、增身心健康及抗壓力?

童年是建立運動習慣與體格發展的重要階段,研究發現運動不僅能幫孩子長高、有更好的體能,也有助減輕青少年的焦慮和憂鬱症狀。假使青少年時期缺乏運動,成年後的心理健康亦受影響。對成長中的孩子而言,學校每週僅兩節體育課,運動量易不足,身為父母,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
2021-12-24

雇外籍看護要保「移工防疫險」完善移工的健康照顧

外籍移工過去若確診新冠肺炎,會使用公費醫療來支應隔離或醫療費用,未來將由「雇主付費」,雇主須於移工入境前,為移工投保COVID-19醫療保險,移工始得入境。富邦產險推出首張外籍移工防疫保單,移工若感染新冠,防疫險將提供50萬元實支實付住院醫療保障。
2021-12-09

孤獨感影響健康!認為自己對別人不重要,愈覺得孤獨

面對各大商家與電商平台主打的光棍節(11月11日)促銷活動,總是鼓勵消費者好好對待自己,勇於消費犒賞自己享受單身生活,雖然瘋狂消費並不一定能藉此減緩孤獨和寂寞,但根據2020年12月發表於《心理學前沿》期刊的一項研究指出:內心的孤獨感的確與我們的健康或幸福感息息相關,不僅如此,當感覺自己對他人微不足道或不重要時,會感到更加孤單。
2021-11-12

自由車國手黃亭茵調適體能及心態再出發,全運會奪金破大會紀錄

自由車國手黃亭茵曾因太過拚命訓練而急性腎衰竭,比賽時也曾摔車骨裂...她調適體能及心態後再出發,在今年全國運動會上奪金。喜歡嘗試各種新奇事物的她,透露2022年杭州亞運可能是她告別競技舞台的最後一戰,但不管在哪個領域,她都會讓自己不留遺憾的表現。
2021-10-13

太依賴手機影響學習與心理健康,如何讓數位設備成為孩子的助力而非阻力?

新冠疫情期間,在家學習讓親子更普遍地使用手機、平板、筆電等數位工具,但網路依賴或成癮成新的困擾。研究指出,超過九成的父母認為數位媒體為生活帶來負面影響,影響孩子的學習表現與心理健康,83%的人認為孩子因網路或數位設備而分心。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提醒,家長、老師與孩子建立數位訊息分享的習慣,使數位設備成為孩子的助力而非阻力。
2021-10-06

感到孤獨的年長者,平均壽命少3~5年!三招避免孤寂影響身心健康

據2021年7月發表於《美國老年醫學會期刊》的研究指出,與同齡的年長者相較,感到孤獨者的預期壽命比不認為自己孤獨者短。年長者在新冠肺炎的防疫規範下,可能面臨更大的孤獨風險,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建議長者三招,避免孤寂影響身心健康。親友平時可多透過電話、視訊傳遞對長輩們的關心,或趁著中秋佳節陪伴家中長輩。
2021-09-10

益生菌終結便秘!專家傳授挑選好菌6大準則及DIY優格食譜

便秘已成為現代人通病之一,不少民眾希望可以透過補充益生菌,改善便秘、腸道蠕動緩慢等問題。大家健康雜誌整理挑選好菌的6大準則,以及營養師推薦的優格食譜,教你挑選益生菌,擊退排便不順暢!
2021-08-18

長期憤恨憂鬱胸悶、內分泌失調,透過「呼吸法」助排濁氣,避免壞情緒傷身!

回想一下,當你生悶氣、鬱卒的時候,是不是有一種胸口悶悶的感覺?洛桑加參醫師提到,長時間憂怒鬱悶,疾病顯化出來的位置,經常是集中在心胸這一個區塊。西醫的角度來看,要預防乳癌的復發與轉移,除了定期檢查追蹤外,照顧到心理層面,盡量避免陷入抑鬱、憂鬱的漩渦中,也十分重要。
2021-07-05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 2大族群壓力快破表! 5招幫助自己防疫期維持健康身心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三級警戒延長至一個半月,除加強防疫措施,心理防疫也不能少。緊張型的年長者若過度關注疫情變化,就會變得更加焦慮、擔憂自己被感染,進而出現失眠、心理健康問題。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葉雅馨主任建議,民眾疫情期間盡量維持規律的生活型態,減少新聞訊息,專注可控事物。
2021-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