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健康",共有529筆資料

點餐聰明選,健康不煩惱

一般上班族一天約需1700卡的熱量就已足夠,精緻豐盛的大餐,熱量難免超出。好在,現在的耶誕餐多半有2~3道主菜可供選擇,想要放心的吃,不妨點餐前先了解菜色的成分、熱量,才能從琳瑯滿目的菜單中挑選最適合的主菜。挑選主菜時,一是注意做法(碳烤和焗烤一字之差,熱量差之千里),除了認識各種基本的烹調法,最好的一招就是「問」。
2018-03-09

「禁菸」是公共健康的議題,,跳脫「私人的權利」思維

菸商提出種種理由反對菸害防制法修法通過,他們所提的理由站得住腳嗎?數年前菸害防制的立法過程中,菸商多次登報大罵:「菸害防制法是全世界最嚴苛的法案!」並鼓動相關業者抗議立法,讓協助公益團體的立委們飽受壓力。最後在反菸團體和反菸立委的堅持下,一一克服了困難,國內的菸害防制工作也終於在1997年正式進入法治時代。
2018-03-09

男性為了讓伴侶感到幸福,可以忍受痛苦折磨

你快樂,所以我快樂?調查顯示,男女相處時負面性格似乎扮演相當重要成分,不管是男性與女性都會受到負面性格影響,不過這項研究最驚人的結論是,男性在令女性伴侶感到快樂幸福時,自己可以忍受痛苦折磨,但女性則必須要自己感到快樂時,才能夠令伴侶也感到快樂!看來王菲「你快樂所以我快樂」這首歌的歌詞要改一改了。
2018-03-09

非全職大學生較不易取得支持服務,需要更多關注

非全職大學生或未讀大學者若憂鬱症發作,相較於全職大學生,較不容易取得來自學校提供的健康保險、專業精神衛生醫療與支持服務,因此這群人的精神健康問題和治療需求,應獲得更多檢視和注意。
2018-03-07

不只母親,父親的憂鬱也會影響孩子

不少研究指出,相對於女性,罹患憂鬱症的男性較少尋求協助。然而,一篇發布於《刺胳針精神病學》的研究卻指出,父親患有憂鬱症可能會增加青少年發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風險。
2018-03-07

緊密的鄰里凝聚關係,有助預防老年人憂鬱

遠親不如近鄰?根據一篇發表在《美國老年醫學會期刊》的研究指出,增加鄰里的凝聚力,有助於預防和處理老年人憂鬱症狀及自我忽略問題。
2018-03-07

聚焦校園安全,就從擴大校園的心理健康教育開始吧!

由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台灣精神醫學會、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公會全聯會與董氏基金會等,共68個心理健康團體於台北實踐大學進行「2018 年心理健康促進聯合研討會:從邊緣到主流─校園心理健康促進實務」。研討會第二日,現場數百位校園心理健康實務工作者齊聚一堂,分享自身實務經驗與提出建言。
2018-03-04

校園情緒教育在推動上出了什麼問題?5個原因,讓「心理健康促進課程」陷入難產!

究竟台灣的校園心理健康促進缺了什麼?在「從邊緣到主流」校園心理健康促進實務研討會第二天的「校園心理健康促進的資源地圖」關鍵論壇裡,台灣網路成癮防治學會、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台灣應用心理學會、張老師基金會及台灣諮商心理學會等六個單位在座談中分別指出,缺乏跨部會的政策、校園諮商老師不足、學校上課時間有限、心理健康疾病的汙名化及「心理健康」定義不明確等5個原因,是讓「心理健康促進課程」陷入難產的主因。
2018-03-04

為何學校缺乏學生的情緒教育?專家點出問題出在校園心理健康人員不足!

學生自殺案件時有所聞,2017年9月,一名入學僅五天的北一女新生,選擇從住家頂樓一躍而下,結束生命。新聞上也曾報導就讀國小的學童,因為和父母發生爭執而衝動自殺,難道台灣的情緒教育出問題了嗎?學校心理健康課程是否太少?對此,中華心理衛生協會深入調查,發現超過五成的受試者認為,校園普遍缺乏心理健康課程,可能和校園缺乏心理健康專業人員有關!
2018-03-03

校園感情暴力、傷害及霸淩等接二連三發生,怎麼辦?專家:與其善後,不如重視預防教育!

近來台灣校園發生多起事件,都與學生心理健康與否有高度的關連,包括學生感情暴力、傷害、自殺及霸凌等。每次事件總會造成社會大眾關注的新聞,事後各單位也不停地處理及補救,但類似的校園心理健康問題層出不窮,常在不久後又有憾事發生。
2018-03-03